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筛选出的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信息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范军铭教授对抑郁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用药规律,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使针药为主的疗法发挥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门诊及病房第一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按照要求,完整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以Epidata3.02数据库平台建立数据录入模板,将数据录入,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将Epidata3.02收集到的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用SPSS23.0软件进行频率、构成比、频数等统计描述,得出患者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舌脉象等分布情况。运用SPSS23.0进行频数统计,得出西药频次、中药频次和针灸穴位的频次;运用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群。
结果:
研究收集病例193例,合并之前收集的113例患者,共306例。筛选出可供分析的病例294例。
一般情况结果:294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1∶1.72;年龄以中老年人最多见;苔象以白苔、薄苔、厚苔、黄苔、腻苔最多见,舌象以淡红舌、红舌、淡白舌、齿痕舌最多见,脉象以弦脉、沉脉、细脉、滑脉、数脉最多见;证型以痰热内扰证型最多;四纲辨证以痰证最多见;临床症状以心情低落最多见;疗效分布以显效最多;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最多见。
分层治疗结果:非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针灸+中药治疗最多用,其次是单一治疗,中度患者以综合治疗和针灸+中药治疗最多用,重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其次是针灸+中药治疗,中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重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
药物应用结果:中药处方中柴芩温胆汤加减应用频率最高,中药分类以理气药应用频率最高,具体中药以甘草应用频率最高;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百会和太冲,穴位归经以督脉频次最高;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得到10种穴对组合,以关元、气海关联性最强,以百会、太冲应用频次最多;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出12种药对组合,龙骨、牡蛎关联性最强,首乌藤、合欢皮应用频次最多;西药中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米氮平。
结论:
范军铭教授将抑郁症的发展过程概括为“气→痰→瘀→虚”四个阶段,称为“四纲辨证”。气证是首纲,是抑郁症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病机变化包括肝气郁滞、肝郁化火,病性为实。痰证是是抑郁症发展的中期,占时最长,致病广泛,病性以实证为主,这一阶段病机变化主要包括痰气郁结,痰湿中阻,痰热内扰。瘀证是抑郁症病的中后期,较少单独致病,多夹痰、虚致病,为虚实夹杂,病机主要是瘀血内阻。虚证是疾病发展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消耗,人体气血津液损耗,脏腑功能减退,形成各种虚证,病性为虚,病机变化包括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肾阳虚,虚热内扰。
范军铭教授提出抑郁症分层治疗的理念,认为抑郁症治疗应分层分方案治疗。非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气证和痰证多见,治疗方案以单一治疗或针灸+中药治疗为主,非慢性抑郁症中度患者气证和痰证多见,治疗以针灸+中药或综合治疗为主,非慢性抑郁症重度患者痰证多见,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痰证为主,治疗方案以针灸+中药或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中度患者以痰证、虚证为主,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重度患者以痰证、虚证为主,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抑郁症的治疗以针灸和中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配以西药治疗。
范军铭教授在治疗抑郁症时注重针灸和中药的应用,强调以中医疗法针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配以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注重行气疏肝、化痰、清热、补虚的作用,针灸治疗注重醒脑、安神、行气、清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筛选出的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信息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范军铭教授对抑郁病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用药规律,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使针药为主的疗法发挥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门诊及病房第一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按照要求,完整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以Epidata3.02数据库平台建立数据录入模板,将数据录入,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将Epidata3.02收集到的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用SPSS23.0软件进行频率、构成比、频数等统计描述,得出患者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舌脉象等分布情况。运用SPSS23.0进行频数统计,得出西药频次、中药频次和针灸穴位的频次;运用聚类分析,得出聚类群。
结果:
研究收集病例193例,合并之前收集的113例患者,共306例。筛选出可供分析的病例294例。
一般情况结果:294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1∶1.72;年龄以中老年人最多见;苔象以白苔、薄苔、厚苔、黄苔、腻苔最多见,舌象以淡红舌、红舌、淡白舌、齿痕舌最多见,脉象以弦脉、沉脉、细脉、滑脉、数脉最多见;证型以痰热内扰证型最多;四纲辨证以痰证最多见;临床症状以心情低落最多见;疗效分布以显效最多;治疗方法以综合疗法最多见。
分层治疗结果:非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针灸+中药治疗最多用,其次是单一治疗,中度患者以综合治疗和针灸+中药治疗最多用,重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其次是针灸+中药治疗,中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重度患者以综合治疗最多用。
药物应用结果:中药处方中柴芩温胆汤加减应用频率最高,中药分类以理气药应用频率最高,具体中药以甘草应用频率最高;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百会和太冲,穴位归经以督脉频次最高;高频穴位聚类分析,得到10种穴对组合,以关元、气海关联性最强,以百会、太冲应用频次最多;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出12种药对组合,龙骨、牡蛎关联性最强,首乌藤、合欢皮应用频次最多;西药中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米氮平。
结论:
范军铭教授将抑郁症的发展过程概括为“气→痰→瘀→虚”四个阶段,称为“四纲辨证”。气证是首纲,是抑郁症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病机变化包括肝气郁滞、肝郁化火,病性为实。痰证是是抑郁症发展的中期,占时最长,致病广泛,病性以实证为主,这一阶段病机变化主要包括痰气郁结,痰湿中阻,痰热内扰。瘀证是抑郁症病的中后期,较少单独致病,多夹痰、虚致病,为虚实夹杂,病机主要是瘀血内阻。虚证是疾病发展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消耗,人体气血津液损耗,脏腑功能减退,形成各种虚证,病性为虚,病机变化包括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肾阳虚,虚热内扰。
范军铭教授提出抑郁症分层治疗的理念,认为抑郁症治疗应分层分方案治疗。非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气证和痰证多见,治疗方案以单一治疗或针灸+中药治疗为主,非慢性抑郁症中度患者气证和痰证多见,治疗以针灸+中药或综合治疗为主,非慢性抑郁症重度患者痰证多见,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轻度患者以痰证为主,治疗方案以针灸+中药或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中度患者以痰证、虚证为主,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慢性抑郁症重度患者以痰证、虚证为主,治疗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抑郁症的治疗以针灸和中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配以西药治疗。
范军铭教授在治疗抑郁症时注重针灸和中药的应用,强调以中医疗法针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配以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注重行气疏肝、化痰、清热、补虚的作用,针灸治疗注重醒脑、安神、行气、清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