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开始了我国银行业的新时代。三大国有银行的先后上市、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等等使得原本就激烈的商业银行竞争日益白热化。因此,保持自身竞争力以谋求最大利润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效率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效率的评估有助于银行提升竞争力。本文利用效率评估的非参数的DEA方法研究我国国有银行上市之后的2005年至2007年的11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并将银行股价与效率变动联系起来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本文对2005-2007年间11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国内研究甚少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效率进行动态评估。本文发现,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着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提高。但整体效率水平仍然不高,其中,银行的低效率不仅由于以前文献研究的重点——技术效率引起的,研究较少的配置无效也起了很大作用。此外,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小于成本效率,且两者差距随时间而变大。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成本效率较股份制银行的低,但利润效率的数值却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的。国有银行的低效率更多是由于员工投入的浪费引起的,股份制银行则在可能更多是由于存款等计息负债的投入而使效率更低。上述结果反映了:(1)国有银行上市之后我国银行业整体经营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国有银行产权改制取得不错的成果;(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能力优于创造利润的能力,显示出目前银行更加注重产出的数量而非产出的质量;(3)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仍存在着人员投入过多等问题,但是其较大的资产规模为其带来了较大的价格优势及规模经济,使其在与股份制银行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此外,本文也试图对基于DEA计算出的我国银行效率及其股价变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