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薄伽丘的《十日谈》作为参照,集中比较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异同.李贽和薄伽丘虽然同样流露出肯定人性之私、反蒙昧主义、反禁欲主义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是,这种对人性的宣扬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存在相当大程度的区别.二者在"人"的本质的定位、人性论的最终着落点等问题上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别恰恰缘于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根基.正因为此,二者的理论的命运也截然相反: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奔流于文艺复兴运动始终,而李贽则遭受到众多思想家的指责,其思想归于寂灭.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两位颇具代表性的思想家,说明在行将走出中世纪的时刻,作为东西方社会思想先驱的李贽和薄伽丘各自对个体存在状况、个体生存价值做出了怎样的阐释,并试图从李贽思想归宿这个侧面反映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