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癌基因激活和抑制基因失活等分子变化的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寻找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探讨其中的相互关系,对于预测临床预后及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标记抗原CD68和α/β水解酶折叠蛋白5(alpha/beta hydrolase 5, ABHD5)的两者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临床进一步分析CD68和ABHD5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病历资料及存档蜡块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4年01月0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并抽取其中3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Ms标记抗原CD68与ABHD5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的表达情况分析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用相关性分析CD68与ABHD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关联性。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分别分析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用COX危险因素分析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1.TAMs标记抗原CD6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5.00%(39/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9,p=0.001);CD68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χ2=7.959,p =0.005)、淋巴结转移(χ2=6.901,p=0.009)、浸润程度(χ2=5.833,p=0.016)相关,与病理分级(χ2=0.028,p=0.866)、性别(χ2=0.533,p=0.465)、年龄(χ2=0.060,p=0.807)无关。 2.ABHD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0.00%(36/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30.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200,p=0.007)。ABHD5的表达与病理分级(χ2=4.318,p =0.038)、TNM分期(χ2=4.051,p =0.044)、浸润程度(χ2=5.275,p=0.022)相关,与淋巴结转移(χ2=0.545,p=0.460)、性别(χ2=0.191,p=0.662)、年龄(χ2=1.358,p=0.244)无关。 3.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TAMs标记抗原CD68和ABHD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8,p=0.010)。 4、通过三年的随访,CD68表达强阳性的病例较阴性病例总生存率(O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地,ABHD5表达强阳性的病例OS较阴性患者低(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CD68、ABHD5的表达对预后均有影响,多因素结果显示ABHD5与临床分期是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1.TAMs标记抗原CD6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正常中的表达下调,且其表达水平随着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ABHD5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随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提示CD68与ABHD5的表达与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2.在胃癌组织中,TAMs标记抗原CD68与ABHD5的表达呈正相关,其中具体机制待进一步阐明; 3.ABHD5的表达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对胃癌的转移、侵袭能力及预后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