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类的划分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仍不明确。论文依据王宁先生的《训诂学原理》中关于实词划分的理论,结合现代语义学观点,提出了“以词汇义作为实词划分标准”的观点,并主张从词义引申的角度去探求实词转类的本质,探寻实词转类的原因。以西汉刘向的《说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156个转类实词进行了源流考释,弄清了各转类义位之间的关系,并统计分析了全部的转类义位,对它们进行了归类与比较。试图从中总结出代表其所处时代的词汇的特点。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对近二十年来古汉语词类划分的研究进行综合述评,对“词类活用”说、“兼类”说提出质疑,指出词类划分的分歧的实质,讨论词类划分的标准,提出词类划分的意义标准及其依据,定义“实词转类”的概念,简要说明《说苑》实词转类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依据实词转类的判定标准摘录出《说苑》中的所有发生转类的实词,共有转类词156个,按照“名←→动转类词”“形←→动转类词”“名←→形转类词”“名←→动←→形转类词”分为四大类,每一大类下又按本类可考与否再分为两小类。第二章:《说苑》转类实词的考源流考释。主要从词义上来对各转类实词进行探源,揭示实词转类的语义基础。实词转类与词义引申密不可分,正是词义的引申造成了词类的分化。而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因而我们主张以词的本义所属词类为“本类”,我们讨论词义时以义位为基本语义单位,在词的引申义列中,某条线上的各义位之间分属不同词类的,我们则视为转类。第三章:《说苑》转类实词的分类统计。本章将《说苑》中的转类实词按本类可考与否分为两类,并举出用例,分类分析,总结其特点。共有转类义位378个,从这些转类义位来看,《说苑》的实词非常普遍,许多词的义位丰富,已基本具备现代汉语的意义格局。第四章:《说苑》实词转类探因。《说苑》实词转类的原因有四个:词义引申,文字假借,语法发展,语用丰富。词义引申是造成实词转类的最主要原因,最能产的引申方式是动静引申,它可以造成名动转类和形动转类,而状所引申是造成名形转类的主要原因。在名动转类中,多由动词转类为名词;在形动转类中,多由动词转类为形容词;在名形转类中,多由形容词转类为名词。这是因为动态比静态更引人注目,而特征、动作先于事物本身被人们感知的缘故,这也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结语:概括《说苑》转类实词的总特点,总结其转类原因,同时指出论文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论文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1.从语义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语法问题,将传统训诂学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结合,试图在理论上有所创获。2.对材料的分析描写较细致,用材料事实说话。3.将静态描写(义位的分布)与动态发展(词义的引申)相结合,多方位对《说苑》转类实词进行研究。4.揭示实词转类的语义基础,为语法学、修辞学的进一步研究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