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干旱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裸果木分布区的样方调查,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分析其濒危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从形态解剖学角度出发,对其营养器官茎叶结构作解剖学观察,分析其适应干旱环境的结构机制。本文取样范围基本覆盖了裸果木大部分分布区,包括甘肃敦煌肃北和新疆哈密盆地三道岭附近,以及内蒙的少数零星分布区等,均属于干旱荒漠环境。甘肃敦煌主要分布有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合头草(Sympegma ragelii)、喀什霸王(Sarcozygiumkaschgaricum)、木本紫菀(A.centraliasiat-icus)、铁杆蒿( Artemisia gmelinii)等;新疆三道岭主要分布有裸果木(G.przewalski)、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盐生草(Halogetonglomeratus Mey.)、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 Maxim.)、白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Bunge.)、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骆驼刺( Alhagi sparsifolia Shap.)、猪毛菜(Salsolaarbuscula Pall.)等。本研究总共调查了46个样方,分布区主要有14种植物,分别属于裸果木科(Paronychiaceae)、蒺藜科(Zygophyl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柽柳科(Tamaricaceae)、麻黄科(Ephedraceae)、茄科(Solan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通过分类,将所研究物种共分为10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具体如下:(1)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 Maxim.)群落;(2)木本紫菀(A.centraliasiat-icus)群落;(3)合头草(Sympegmaragelii)群落;(4)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群落;(5)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 Maxim.)群落;(6)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 Pall.)群落;(7)喀什霸王(Sarcozygium kaschgaricum)群落;(8)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 Mey.)群落;(9)白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群落;(10)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群落。本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裸果木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6个样方中,裸果木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水平较低,在1.2273~1.5300之间,比荒漠化草原低(1.8604~3.4142),高于沙地(0.0290~0.69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分布区气候特点、环境等恶劣的地理生态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海拔与裸果木群落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区裸果木分布在海拔1229~2540m之间。随着海拔的变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会发生相应变化,但起伏程度不同。不同的海拔地带裸果木都有分布,分布范围较广。在甘肃敦煌地区,裸果木集中分布于海拔1470~2540 m的洪积扇平原;在新疆哈密三道岭附近,裸果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219~1610 m的沙砾质戈壁冲积平原,分布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研究还发现,在海拔2200~2540 m也有裸果木分布,数量也相对较多。对物种多样性和各个土壤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cIntosh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含水率(R =0.383,P=0.001)、全氮(R=-0.625,P=0.002)、全磷(R =-0.491,P=0.020)、全钾(R =-0.557,P=0.007)呈现显著相关;McIntosh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水率(R =-0.370,P=0.011)、全磷(R=0.550,P=0.008)、速效氮(R=-0.583,P=0.011)、速效钾(R =-0.478,P=0.024)显著相关;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全磷(R=0.426,P=0.048)有显著相关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别与速效钾(R=0.455,P=0.033)、全磷(R=-0.487,P=0.022)相关性显著,而其它指数与土壤因子间无明显相关性且作用方向不确定。土壤有机质与酸碱度对物种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对裸果木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裸果木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内有大量内含物,细胞壁加厚,栅栏组织发达,内含油滴物质,表皮存有大量的表皮毛及大的气孔;茎的表皮层细胞小而排列紧密,壁厚,具较厚的角质层,茎输导组织中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导管和管胞,导管的口径小,木质化程度很高,是外韧维管束,出现髓腔。通过能谱分析发现,髓腔内有大量碳酸钙晶体。以上这些特征与其生存的干旱环境是相适应的。分析了裸果木致濒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认为主要是裸果木自身因素和外在的自然、人为因素综合作用致使裸果木濒危。因此,在保护裸果木的工作中,除了要保护裸果木的生存环境外,还要对裸果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建议应该在裸果木破坏严重分布区设立自然保护区、依法管理,并强化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同时对裸果木进行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构建基因库加强对裸果木的人为保持和加大科学研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