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生态问题日渐突出,学科生态转向日趋显著,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其主要致力于研究语言使用对人类、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已有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话语的生态性分析,其中包括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然而这些话语的生态性分析并不等同于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是基于生态哲学观,结合语言学理论对话语进行分析,并明确话语生态类型,提出有益生态的建议,从而实现人类行为积极的生态转向。当前,文学作品中生态意识的研究多借鉴文学批评、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却鲜有以及物性系统理论为指导的语言学研究视角。因此,本研究将借助及物性系统理论对《狼王梦》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为文学作品的生态意识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分析框架下,本研究以生态场所观和中国传统动物伦理观为哲学指导,对动物小说《狼王梦》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从而明确此文本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取向。研究发现:该小说及物性过程所传递的生态信息包括生态保护型信息,生态模糊型信息和生态破坏型信息三类,其中表达生态模糊型信息的及物性过程小句占比最大,因此,此小说文本为生态模糊型语篇。小说文本中模糊型信息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对及物性过程小句中过程,参与者角色和环境成分中立描写,表达了对狼、自然和其他动物的中立情感和零认知。第二,及物性过程小句内容并不涉及任何生态概念。虽然如此,小说中仍表达了生态保护型信息和生态破坏型信息。生态保护型信息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者通过对过程、参与者角色以及环境成分的积极描写,表达了对动物和自然的积极的情感联结和同化认知体验。第二,小说描写了动物真实的生活习惯和生存状态,展现了未受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有助于读者对自然和动物形成同化认知体验,从而产生意动行为;生态破坏型信息的表达主要体现在人与动物、狼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上。通过及物性过程分析,笔者得出结论:人与动物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剥削和征服。人与狗和马鹿的关系为剥削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狗作为工具、马鹿作为所有物为人类所剥削。人与狼的关系则为征服关系,人类在猎杀狼后,庆贺自己的成功。关于狼和其他动物的关系,小说中也不乏狼与其他动物互相贬低的例子,展现了狼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对立关系。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论文中对及物性过程中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的生态分析,表明了及物系统理论在分析生态话语、展现文本生态意识方面具有可行性。其次,基于本文属于生态模糊型语篇这一研究结果,该小说将产生积极或消极两类生态观念导向,从而产生相应的生态行为,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动物小说生态意识在生态教育方面的作用,本文为动物小说话语创作提出如下建议:应当改善小说中生态模糊型信息,增加积极的描写,抵制生态破坏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