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群IP网络及其QOS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群通信系统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调度指挥。传统的传输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可以满足以话音为主要业务的通信需求。但因为其资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低,越来越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数据、多媒体通信需求。随着通信需求从以语音业务为主转向数据、多媒体业务为主的转变,以及科技的发展,集群系统必将以IP网络作为其传输网。  IP分组传输方式的引入,必将引起原来业务与控制一体化的网络架构的变革。但缘于Internet的IP网络采用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无法保障集群系统的服务质量QoS。本文根据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在分析I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P协议的数字集群传输新结构,并就影响服务质量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得出了相关参数设置对QoS的影响关系,以作为今后工程设计的参考。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集群通信的发展史和目前的应用,预测了今后集群发展的趋势。简单介绍了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架。  然后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分组交换的两种情况,即基于IP的时分复用(TDM over IP)和全IP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指出:全IP是未来集群通信的最佳选择。  接下来分析了TCP/IP协议族以及RTP协议、IP路由选择理论,并分析了不同的集群业务需求在服务质量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的业务确定了不同的协议选择,并提出了新的传输模块构架。  最后,利用OPNET软件,模拟仿真了TCP/IP协议的几个重要参数对服务质量(QoS)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语音业务中带宽对链路时延、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的影响,给出了带宽的范围。然后针对数据业务,分别仿真分析了带宽与数据输入反应时间、数据排队反应时间、TCP时延的影响,并仿真分析最大分段尺寸(MSS)与TCP连接时延、IP业务丢失的关系,缓存(Buffer)与TCP连接时延、IP业务丢失的关系。在仿真的基础上,确定了带宽、最大分段尺寸(MSS)、缓存(BUFFER)参数的设置范围。这些关于服务质量QoS参数的仿真分析,可以为今后的实际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探讨Web服务器构建技术的基础上就Web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编码及相关安全要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客户端执行的代码如何进行即时攻击、如何驻留在浏览者主机
作为Linux操作系统安全增强的子课题,本文在分析现行审计机制弱点的基础上,针对审计员的需求,参照CC的有关审计的部分评测标准,设计出机制健全的Linux审计平台。 本文基于审计
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通信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消除同信道干扰、多址干扰、码间串扰与多
光突发交换(OBS)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带宽利用率高,交换粒度介于两者之间。相比分组交换,OBS 提高了交换粒度,比分组交换易于实现,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换技术。光突发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PC机加视频压缩卡的监控系统方案,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已远远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于视频监控领域已
本文研究了现有的各种证书状态信息分发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证书状态信息分发机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首先,本文对传统证书撤销列表(CRL)和在线证书状态查询协议(OCSP)进行了研究分
文章首先分析了VoIP和下一代网络的背景及现状,概括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开发技术;然后作者重点阐述了该智能终端硬件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平台总体设计和主要板级外设
多年来,MPT-1327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已在我国公安、部队等部门大量应用。随着集群通信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规模正不断扩大,对集
本文研究和实现了千兆以太网1000BASE-T物理层的主要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实现1000BASE-T信道模型的仿真,对编解码和均衡器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1000BA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