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 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类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常与抑郁共病,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中枢神经调控技术,因在精神和(或)神经疾病及疼痛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备受瞩目。在目
【基金项目】
: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20S16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类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常与抑郁共病,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中枢神经调控技术,因在精神和(或)神经疾病及疼痛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而备受瞩目。在目前可检索到的大多数有关rTM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中,大多以疼痛缓解程度为研究的主要结局,而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共病抑郁的患者中的疗效却鲜有报道。本课题拟以重复经颅磁刺激为研究手段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估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共病抑郁患者群体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本研究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共病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利用脉冲磁场刺激仪进行rTMS联合普瑞巴林、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普瑞巴林和皮内神经阻滞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反映患者在疼痛背景下自我效能和信心程度的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ain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PSEQ)评分变化,这是一个可以反映疼痛与抑郁对患者影响的综合指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的抑郁评分。治疗阶段为期10天,随后进行为期1月的随访,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1月时进行上述指标的评估。[结 果]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共纳入患者34人,共31人完成本研究,其中对照组(Control组)15人,rTMS治疗组(rTMS组)16人。两组患者人数、年龄、性别构成、病变部位(侧)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自我效能改善: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月时的PSEQ评分与入院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MS组患者出院时PSEQ评分与Control 组相比(39.44±2.76 vs.36.40±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5),但在出院1月时PSEQ评分明显高于Control组(44.56±2.19 vs.40.53±2.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8)。(2)疼痛缓解: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月时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rTMS组患者的NRS评分在出院时(5(4,5)vs.3(2,3),P=0.0046)、出院1月(4(4,5)vs.2(1.25,2),P=0.0355)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rTMS组患者出院1月时的NRS评分仍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5);而Control组出院1月时和出院时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9)。(3)抑郁情绪改善: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rTMS组(9.44±1.93 vs.11.56±2.90,P>0.005)和 Control 组患者(10.93±2.46 vs.12.47±2.67,P>0.9999)的 HADS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与入院时HADS抑郁评分相比,出院1月时 rTMS 组(11.56±2.90 vs.5.69±1.08,P<0.0001)和 Control 组(12.47±2.67 vs.8.80±2.04,P<0.0312)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此时rTMS组评分明显低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7)。所有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仅有1名患者在rTMS治疗时出现轻度一过性头痛及耳鸣,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出其他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未诉任何不适。[结 论](1)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在短期内安全、有效的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共病抑郁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抑郁情绪,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2)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共病抑郁在短期有效性和持续性、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皮内神经阻滞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 的]研究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基因对GBC-SD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研究过表达 WWOX 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表达水平的影
[背 景]黄褐斑是一种存在于曝光部位的慢性获得性色素沉着的损容性皮肤病,尤其多发于女性面部,国外流行病调查显示约有34%中年女性和6%中年男性患有或曾有过黄褐斑。黄褐斑的产生与日光照射、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是最主要的驱动和加重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黄褐斑病例与暴露于太阳辐射有关。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是紫外线照射较强的区域,黄
[目的]1.统计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及不同程度不同性别痤疮患者马拉色菌阳性率,分析马拉色菌与痤疮的关系。2.通过比较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阳性患者中加用与不加用抗真菌治疗的治疗疗效,探索马拉色菌阳性痤疮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真菌镜检的痤疮患者的病历资料共285例,收集其性别、年龄、临床
[背景]敏感性皮肤通常表现为皮肤的高度不耐受,常常伴有灼热、刺痛、瘙痒等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可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尽管不会威胁生命健康,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护肤品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敏感皮肤刺痛、瘙痒,增加皮肤含水量,但对于改善面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作用有限。因此,研发出可以有效减轻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同时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非常必要。[目的]评估含有当归根提取物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皮疹的发生和复发与局部微生物定植的相关性,为男性尖锐湿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心理健康状态、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采集患者外生殖器局部微生物。建立Excel数据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患者(AD)的皮损处真菌定植情况,指导抗真菌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诊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符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评估患者病情(EASI评分,DLQI),完善总IgE水平检查,取患者皮损处的皮屑行真菌镜检、培养和鉴定,根据患者真菌镜检的结果选择治疗方案。若真菌镜检阴性,则给予患处局部外用糖皮
[目的]探讨双能CT及MRI诊断喉癌前联合侵犯及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术前同时接受喉部双能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62例喉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双能CT、MRI及二者联合诊断喉癌前联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而后利用双能CT、MRI及二者联合诊断对喉癌进行术前影像学T分期,并对比不同检
[目的]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抗BP180抗体阳性与抗BP180抗体阴性BP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总结抗BP180抗体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相关性,为BP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住院且完善BP180抗体检测的BP患者资料,根据BP180抗体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抗BP180抗体阳性组和抗BP180抗体阴性
[目 的]通过建立皮肤屏障受损及光老化动物模型,观测光老化时皮肤屏障的变化,探讨皮肤屏障受损对光老化的影响。[方 法]1、构建小鼠皮肤屏障受损与光老化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胶带组、照光组、胶带+照光组,每组5只。其中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只进行脱毛,不做其他处理;胶带组:剔除毛发后用“3M胶带”反复均匀粘小鼠背部皮肤3-5次,使TEWL值升高3倍即可;照光组:测定MED值,再根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以红斑鳞屑性皮损伴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大约为2-3%,无显著性别差异。寻常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免疫异常、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受损等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易合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血清中HDL≤40 mg/dL)等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等多种共病。HDL在人体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