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来自不同疫区的濒死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腺、肾、和肠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在上述组织细胞质内发现大量的球形病毒粒子并伴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该病毒粒子具有囊膜,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30—170nm,核衣壳直径为90—140nm。组织病理学显示细胞内有噬碱性包涵体存在。 从发病疫区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和立克次体(Rickettsia organism,RO)毒种对健康扇贝进行人工感染。结果显示病毒注射组病贝出现和疫区病贝相同症状,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镜复检结果显示,发病扇贝的外套膜、鳃、消化腺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病理学特征与自然海区发病扇贝中的病毒粒子特征完全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是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致病病原。 经组织匀浆、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出的病毒粒子与超薄切片的病毒粒子形态一致、大小相近,且可观察到病毒囊膜表面覆有囊膜纤突。以蛋白酶k裂解法,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TRAZOL试剂法提取该粒子的核酸分别进行TAE琼脂糖电泳和MOPS琼脂糖变性电泳,结果表明该粒子的遗传物质为核糖核酸,是一种RNA病毒。 为了建立基于病毒核酸检测的扇贝大规模死亡监测技术,首先建立了病毒核酸分子克隆实验体系,并对克隆菌株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