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1914-1986),著名美籍犹太裔小说家,一生共发表八部长篇小说和三本短篇小说集,曾两次摘得国家图书奖和一次普利策奖。马拉默德最具学术影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店员》(The Assistant,1957)。在对这部作品的传统解读中,国内外学者通常认为道德救赎和犹太性是该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不过,他们主要从小说中的男性立场出发,却忽略或轻视了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地位和作用。有鉴于此,本论文从小说《店员》中的女主人公海伦所处的困境入手,试图揭示女性人物在该作品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她们与其他人物之间错综纠结的伦理牵绊。海伦是莫里斯和艾达唯一存活的孩子,是他们破碎的美国梦后唯一的幸福希望。同时,海伦还是莫里斯其他两个犹太邻居家庭希望结姻的对象,是小说主人公意大利人弗兰克·阿尔派恩的心上人。通过讨论海伦与各主要角色的伦理关系与发展,我们可以追查出海伦自身伦理的发展过程。最初,受家庭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以莫里斯为代表的犹太文化与以艾达为代表的美国物质主义文化在海伦身上的冲突与融合;之后,由于路易和纳特这两个犹太男孩已经认同美国物质文化价值观,我们可以发现海伦与他们相处之时如何坚持犹太道德操守,拒绝与他们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妥协;最后,爱情帮助海伦与弗兰克突破自身的文化桎梏与环境局限,使他们彼此达到情感认同,并完成了他们的精神转变。论文首先简介了作者、作品、以往评论和本小说的理论基础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进行了简介,第二章主要探讨犹太小店主莫里斯所秉持的犹太特性,分析莫里斯妻子艾达所接受的美国物质文化价值观,从而展示海伦在这个家庭里所面对的美犹文化与其代理伦理之间的冲突。第三章着眼于海伦分别与路易和纳特关系的剖析,指出卡普一家人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观点和帕尔一家为攀爬社会阶梯而背弃犹太感性,从而展示重视情感与生命意义的海伦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伦理。第四章着重研究了弗兰克如何浪子回头后不仅象征性地继承了莫里斯所坚持的犹太特性,而且最终收获了与海伦的爱情,而海伦经过各种追求与挫败,在爱与现实中得到了成长,最终放弃了艾达所追求的物质主义追求,回归了以人际情感为生命意义的犹太伦理。本论文这一新的解读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犹太移民的文化困境,另一方面展现了犹太文化不可磨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