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南通扎染技艺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染是我国传统手工印染技艺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扎染文化源远流长。从史料记载中可知,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染缬技术,其普及和运用也非常广泛;隋唐时期,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丝织品的大量加工生产,使得整个印染行业繁荣发展,当然也带来了扎染的成熟。宋代时期,因为扎染的制作成本昂贵,经常采用华贵的丝绸制品,而且耗费的人力也超乎想象,因此被朝廷禁止。幸运的是,民间流传仍未断线,广大农村仍保留了这一传统的染色工艺,直至现代,在江苏、云南、四川等地仍然可见,并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风格。改革开放以后,因日本服饰加工的需要,南通扎染把握了这一商机,把它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传承,成功实现了扎染工艺的复活、振兴、繁荣之路。南通扎染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开启了新的工艺传承模式,在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所以对其保护研究,实有必要。本论文主要以南通地区扎染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南通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大背景下,总结其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扎技艺和染技艺的演变,以及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根据南通扎染的现状、优势与不足,考虑其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相应措施,并将其与云南、日本扎染技艺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突出南通扎染的特点。最后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提倡将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协调多方力量共同促进扎染的保护与传承。在对扎染技艺进行保护时,除了协调好政府、传承人、科研机构,大众等多方力量共同保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需借助产业化的生产,拓宽扎染产品的适应市场;在染色方面和产品发展上需要广开思路,在扎结方式上也要大胆创新。让更多普通大众投身于其中,共同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正>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步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证券的购买及交易中来,如何建设一个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证券交易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资产证券化处理过程中
作为产茶大国和产茶古国,我国当前城市居民对茶叶使用价值的认识,已呈现出多样性的理解趋势。从注重茶叶的性状、口感逐步转向了茶叶对身体所带来的益处,以及茶叶在消费过程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而小学更是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的时期。所以,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进行探究,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行业是推动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金融消费者,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金融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快了金
营改增之后,建筑业以开票、收款、验工计价(合同约定按完工进度验工计价并付款)孰先原则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此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都面临账务处理与纳税申报一致性方面的
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和研究是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呈现流畅出色的演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师徒相承的模式使得许多训练技巧都是经验的总结和沿袭的结果,缺
创新项目的成长通常依赖于多个投资人的一致投入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但股权众筹的个人投资者之间可能会出现协调失败,导致创新项目失败。利用全局博弈模型和数值仿真,分析了
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牵引力正在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对它的创新推动能力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结合国内外创新型产业集群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分析,认为创新型
20世纪40年代前后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涉及了如何利用旧形式、评价"五四"新文学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胡风对"民族形式"论争的分析,既批评了通俗读物编刊社"新质发生于旧质
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GDP增速持续下滑,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随着经济的下行而双双上升,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不良贷款率升高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中央在2015年11月首次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