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中绦期——棘球蚴(Echinococcus)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引起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绵羊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目前羊棘球蚴病感染调查仍以OIE推荐的屠宰场现场检查为主,该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同时家畜大多年龄偏大,部分家畜可能是感染其它动物疫病的病畜,增加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偏差。为了了解乌苏市羊棘球蚴病真实流行率,研究内容如下:方法:1.首先用两种试剂盒对采自乌苏市屠宰场的172份羊血清同时进行抗体检测,汇总交叉结果,在无“金标准”情况下,通过建立贝叶斯模型,确定先验分布,完成Gibbs抽样及相关参数计算,评价两种羊棘球蚴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对羊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选择诊断价值较高的试剂盒对乌苏市羊棘球蚴病个体真实流行率进行测量。2.其次,采用横断面研究,采样分为两阶段抽样策略,第一阶段为乡镇抽样采用随机抽样策略,预定流行率=85%、CI=90%、可接受误差=15%;第二阶段为个体抽样采用按养殖大小成比例抽样(PPS)策略,预期流行率=30%,CI=90%,可接受误差=5%,采集血清1787份,血清样品利用试剂盒A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真实流行率。结果:1.通过贝叶斯模型分析,试剂盒A和B的敏感性分别为91.8%、76.6%;特异性分别为95.4%、80.7%,试剂盒A的诊断价值较高。2.乌苏市羊棘球蚴病个体表观流行率(AP)为48.6%,统计分析得出个体真实流行率(TP)为50.5%,95%置信区间为48.2%-52.8%。结论:1.本文结果可以作为其他血清学检查方法的评价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信息。2.本次研究首次通过两阶段抽样策略对羊棘球蚴病在个体流行率进行了测量,从方法上相对以往的监测方法更加科学,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羊只,更接近研究时段内该地区的真实情况。3.通过本研究比对出两种检测试验的诊断价值以及相应特异性与敏感性,我地区可在今后的羊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检测工作逐步推广ELISA诊断方法,进而更客观、更准确地掌握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做好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