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动物回归实验分离了4株RHDV毒株,命名为SQ-1、SQ-2、DB-1、BJ-1株,其中SQ-1株不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克隆病毒VP60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4毒株同属RHDVa变异群,其中SQ-2株位于RHDVa群进化树分支最底端,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SQ-2株病毒独立位于RHDVa进化树与原始毒株进化树分支之外,并位于最底端;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SQ-1、SQ-2、DB-1、BJ-1株与其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9.5%-98.0%、91.4%-95.6%、90.2%-98.7%、89.7%-97.6%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4.1%-99.3%、94.8%-96.5%、94.4%-99.5%、94.0%-99.3%之间;通过与血凝性、无血凝性毒株氨基酸序列分析比对发现,SQ-1株VP60蛋白第432、480位氨基酸残基可能对该毒株血凝特性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流行年代分析了RHDVa已经发生的变异流行趋势与未来可能的变异方向,304、305、414、425与432氨基酸位点已经演变,近期流行毒株开始出现13、237、299、309、324、346、348与351氨基酸位点变异;RHDVa与原始群毒株存在12个氨基酸残基差异及多个交互变异位点。根据已发表及本研究所克隆VP60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荧光染料的RHDV Real-timeRT-PCR检测方法。通过敏感性、重复性、标准曲线建立等表明,该方法可检出的最低拷贝数为101,较普通RT-PCR敏感性高一个数量级。实际应用结果显示,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74.8%,而普通RT-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65.5%。同时,建立了RT-LAMP检测方法,通过评价特异性、敏感性、检出时间以及临床应用等指标,证实该方法能够特异、敏感的检测RHDV感染,酶切扩增产物证实,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扩增;其敏感性高,可检出的拷贝数在102以上,而且临床检出阳性率较普通RT-PCR高;扩增反应可在30min内完成,缩短了检测耗时;动物攻毒试验证实,以上两种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均为100%。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RHDV重组截短的VP60蛋白,并以重组VP60蛋白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RHDV抗体的ELISA诊断方法,检测RHDV阳性血清的最低抗体效价高稀释比例为1:6400,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批间重复变异系数分别小于4.9%、6.9%,与血凝抑制试验(HI)的符合率为94.4%;检测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采集的1710份兔血清样品,检测阳性率为81.5%。同样,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VP60完整蛋白,纯化可溶性部分,利用胶体金标记技术,根据免疫层析原理,以胶体金标记的SPA(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作为探针,以纯化得到的VP60重组蛋白和纯化的兔Ig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捕获试剂,研制并建立了RHDV抗体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较血凝抑制方法高4倍;批间、批内重复均无差异性,临床应用显示,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抗体阳性率为90.0%,而血凝抑制检测抗体阳性率为68.3%,大幅度提高了敏感性。综上,在分析4株RHDV分离毒株遗传变异趋势、进化来源与SQ-1株病毒丢失“O”型红细胞凝集特性诱因的同时,建立了RHDV抗原Real-time RT-PCR与RT-LAMP、抗体间接ELISA与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与相应经典检测方法比对与临床应用,证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用于临床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