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分布规律,以及中医各证型与人口学资料、肝功能和血脂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具有排除标准的病例,结合中医四诊资料,辨出基本证候单位,设计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体征量化表,用统计学方法,如频数统计、卡方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并通过对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调查,以及对及肝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测定,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以及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病理因素为脾虚、肝郁、湿热、痰瘀、肾虚;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六组证型: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2)NAFLD患者年龄多集中在40-50岁之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肥胖程度与NAFLD检出率呈正相关;(3)各中医证型间,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值以痰湿内阻证最高,与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GT水平以痰瘀互结证最高;血清TC与TG水平以痰湿内阻证升高最明显;空腹血糖水平以湿热蕴结证升高明显,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和肝郁气滞证两组证型的肝功和血脂血糖指标变化均不明显;(4)NAFLD患者中排名前四位的中医体质依次为: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以40-50岁左右中年人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NAFLD患者大多体重超重,伴有血脂、血糖增高,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以痰湿内阻证升高明显,说明痰湿因素可能存在于肝脏细胞炎症活动阶段,空腹血糖升高多见于湿热蕴结证患者,说明湿热因素多见于胰岛素代谢紊乱患者。肝郁脾虚证和肝郁气滞证的患者生化指标大多升高不明显甚至正常,说明这两种证型的患者可能属于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证候类型主要有六种: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病理因素主要有脾虚、肝郁、湿热、痰瘀、肾虚;病位主要在脾,累及肝肾。湿热质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常见的病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