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散生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硅体(phytolith)俗称植物蛋白石(plant opal),是高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依靠根系吸收土壤中可溶性的单硅酸[Si(OH4)],在叶片的蒸腾等作用下,沉淀在植物细胞壁、内腔和细胞壁间,形成的无定形二氧化硅。这种硅化作用导致少量有机碳(0.1%6%)被植硅体封存,这种被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就是植硅体碳(Phyt OC)。竹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竹林碳汇研究的深入,竹林植硅体碳汇已被证明对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准确地估算出竹林植硅体碳储量及封存速率对理清全球森林稳定性碳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索出植硅体碳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8种代表性散生竹不同器官及土壤植硅体碳的积累特点和空间分布,同时对中国散生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碳储量进行了估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碱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硅体碳含量。结果表明:碱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硅体碳的含量实现了植硅体碳的低损耗、简便、快捷、准确有效的测定。且与氢氟酸法相比对人体健康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与Elementar Vario MAX CN分析仪测定相比,测定不受样品量多少的限制、成本较低且对实验人员及实验设备的要求不高。测定结果重现性好,与Elementar Vario MAX CN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达R2=0.9895(n=20),因此利用此种方法测定植硅体碳是可行的。2.8种重要散生竹地上部分不同器官中植硅体碳积累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8种竹种竹叶植硅体碳含量为2.72±0.296.21±0.31 g·kg-1,含量最高的为高节竹,最低的为苦竹;竹枝植硅体碳含量范围为0.98±0.023.02±0.80 g·kg-1,最高和最低含量分别为毛竹和苦竹;竹秆植硅体碳含量在0.79±0.091.63±0.17 g·kg-1,最高和最低含量为淡竹和石竹。叶、枝或秆中植硅体碳的含量分别与植硅体和植硅体封存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3.8种重要散生竹土壤植硅体碳的积累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8种散生竹林下土壤植硅体碳的含量分布范围在0.99±0.35 g·kg-10.05±0.01 g·kg-1之间,不同土层植硅体碳的积累并无规律,但植硅体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土壤中植硅体碳的含量分别与植硅体和植硅体封存碳含量呈显著性相关,硅与植硅体含量之间相关性也显著。4.8种重要散生竹生态系统植硅体碳储量及封存速率。结果表明:8种散生竹单位面积内植硅体碳储量大小依次为淡竹(90.36 kg·ha-1)>毛竹(66.18 kg·ha-1)>苦竹(65.58 kg·ha-1)>茶秆竹(56.47 kg·ha-1)>石竹(43.63 kg·ha-1)>水竹(41.10 kg·ha-1)>高节竹(40.59 kg·ha-1)>箬竹(8.35 kg·ha-1);不同器官与林下土壤中的植硅体碳储量差异很大,整个竹林生态系统中平均96.5%的植硅体碳储存于土壤中,叶、枝、秆中植硅体碳储量范围分别为5.0624.70 kg·ha-1、5.2821.50 kg·ha-1和3.2946.38kg·ha-1。中国5.85×106 ha散生竹地上部分植硅体碳储量为30.15×104 t,相当于储存了110.53×104 t当量的CO2。土壤中植硅体碳总储量为1145.43×104 t,相当于储存了4.20×107 t当量的CO2。8种散生竹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地上部分植硅体碳平均封存速率为31.67 kg·ha-1·a-1,中国散生竹竹林地上部分植硅体碳总封存通量为18.53×104 t·C·a-1,相当于每年新封存了67.93×104 t当量的CO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