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PEt技术的正常脑代谢研究
目的:研究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对脑葡萄糖代谢标准化摄取最大值及标准化代谢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PET-CT 脑代谢体检的志愿者。记录志愿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及血脂水平。将年龄分为三组:<40岁、40~49岁、≥50岁。采用感兴趣区分析法记录各感兴趣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对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的影响。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的计算方法是同一志愿者左侧感兴趣区的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右侧相对应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
分析年龄、性别、糖尿病对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的影响。
结果:1. 本研究纳入志愿者79例,男45例,女34例,年龄15~63岁(42.82±11.22),其中高血压23例,高血糖26例,高血脂29例;2. 目测结果发现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小脑半球代谢对称。以枕叶、皮层、基底节区等部位代谢率较其它部位高;3. 左右侧各相应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 左侧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相比较,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8,p<0.001), cs代谢率较其它点高。右侧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相比较,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8,p<0.001), cs代谢率较其它点高;5. 按照不同性别分组,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经统计学分析提示双侧m1测量点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统计分析提示均无统计学意义;6. 双侧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与年龄呈负相关;7. 糖尿病对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统计分析提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在L-a1(p=0.041)、R-a1(p=0.035)、L-a2(p=0.021)、R-a2(p=0.016)、R-m2(p=0.049)、L-m3(p=0.037)、L-m4(p=0.020)、R-m4(p=0.027)、L-p1(p=0.007)、R-p1(p=0.010)、L-p2(p=0.012)、R-p2(p=0.008)、L-cs(p=0.014)、R-cs(p=0.017)、L-in(p=0.028)、R-in(p=0.026)、L-ce(p=0.019)、R-ce(p=0.0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不同性别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对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影响统计学分析提示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 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率受年龄、性别、糖尿病影响;2. 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可以消除年龄、性别及糖尿病等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的影响脑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研究指标。
第二部分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脑代谢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脑代谢的变化及脑血流状态对脑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且同意进行PET-CT 检查的27例患者,记录其临床基线资料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PET-CT 检查后三日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患者全脑血管病变情况,评估病变侧血管的病变性质、狭窄率及侧枝循环情况。采取感兴趣区法测量各感兴趣区的标准摄取最大值。并对患侧各感兴趣区脑葡萄糖代谢率进行标准化。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将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分为三级:当同侧大脑前动脉或颈外动脉动脉期显影时大脑中动脉同步显影定义为1分;当同侧大脑前动脉或颈外动脉毛细血管期显影时大脑中动脉显影定义为2分;同侧脑血管造影各期大脑中动脉均未充分显影的部位定义为3分。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与其供血区各感兴趣区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的相关关系,分析脑血流状态与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的相关关系。分析侧枝循环对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的标准化代谢率的影响。
结果:1.患侧大脑半球各感兴趣区葡萄糖标准摄取最大值较对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病变对侧小脑半球代谢率较患侧小脑半球代谢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大脑半球各感兴趣区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正常组相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患侧大脑半球各感兴趣区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脑血流评分呈负相关关系;5.大脑中动脉病变段(M1段)及M2、m3段供血区域各感兴趣区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M1段狭窄率呈负相关关系;6.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侧枝代偿对各自供血区域脑代谢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脑代谢率下降;2.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患侧大脑半球与对侧小脑存在交叉失联络;3. 脑血流状态与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呈负相关关系,脑血流评分分值越低,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越高;4. M1段狭窄对其供血区域及其邻近的M2、m3段供血区域脑代谢率影响最大;5.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侧枝代偿对其供血区域脑代谢率无显著影响。
第三部分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脑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
方法:第二部分纳入病人中共14例行支架置入治疗,其余13例纳入药物治疗组。术后3个月对治疗组病人行PET-CT 复查,记录每例患者的葡萄糖代谢标准摄取最大值和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术前比较,研究支架术后脑葡萄糖代谢的改善情况。对所有27例病人3个月后行NIHSS、mRS、BI 随访评分。以上结果与3月前相比较,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分析药物治疗组与血管内治疗组患者康复情况差异。
结果:1.患侧大脑半球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术前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病变对侧小脑半球脑葡萄糖标准化代谢率与术前比较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各感兴趣区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1段的脑代谢改善率最明显;4. TIA 发作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相似症状发作,药物治疗组仍有相似症状反复发作;5. 血管内治疗组术后3月随访NIHSS、mRS、BI 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药物治疗组3个月随访NIHSS、mRS、BI 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药物治疗组与血管内治疗组NIHSS、mRS、BI 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 支架置入术能显著改善患侧大脑半球脑代谢率;2. 支架置入术后M1段供血区域脑葡萄糖代谢改善率较其它区域高;3. 支架置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