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蜡样芽胞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水、空气、土壤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环境中,其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为了进一步了解蜡样芽胞杆菌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本研究对全国风险调查分离得到的247株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潜在风险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105株巴氏奶源和247株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进行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47株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中,9种与蜡样芽胞杆菌毒力编码相关的基因均有检出。所有的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都携带了nheA基因,其它两个非溶血素基因nheB和nheC的检出率超过89.9%;溶血素基因hbl的携带率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80%以上,而呕吐毒素合成酶基因cesB携带率为2.8%。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主要类型为:hblA-hblC-hblD-nheA-nhe B-nheC-cytK-bceT(42.9%)。(2)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显示,多肽素类、喹喏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三种抗生素对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具有抑制作用。大多数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对β-内酯酰胺类、安沙霉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类表现出耐药性。所有分离株共有28种耐药谱,有87株(35.1%)表现出多重耐药特性。(3)利用ERIC-PCR分子分型方法对247株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开展了研究。在相似系数设置为70%时,可以将不同分离株分成17个组(组A-组Q),大多数分离株分布在组C、组J和组M,其中组C是一个优势菌株组,ERIC-PCR指纹图谱与分离株抗生素耐药谱、毒力基因谱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利用结晶紫半定量测定法对105株巴氏奶源蜡样芽胞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巴氏奶源蜡样芽胞杆菌强成膜菌株共有39株;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部分筛选结果进行验证,与结晶紫半定量测定法检测结果一致。利用固体培养法对247株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了筛选,获得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强成膜菌株16株。本研究围绕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潜在风险及遗传多样性开展了研究,揭示了我国食用菌源蜡样芽胞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筛选,获得了不同成膜能力的菌株。本研究结果为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风险防控提供了依据,也为生物膜形成机制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