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溅射法制备W-Cu薄膜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具有高的熔点、高的密度、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的强度,Cu具有很好的导热、导电性和高的热膨胀系数。由Cu和W复合成的W-Cu薄膜具有热稳定性高、电阻率低、强度硬度高、避免铜硅间反应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在要求微型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集成电路、大功率激光器和大功率微波器件中。W-Cu薄膜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能,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但是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制备出W-Cu薄膜,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薄膜制备方法。  研究中分别采用单靶、双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单晶Si基体和Al2O3陶瓷基体上溅射制备W-Cu薄膜。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分析、双电测四探针测试仪及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等手段研究W-Cu薄膜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制备技术和工艺参数的影响。获得的结果表明:  (1)单靶直流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基体上溅射制备的W-Cu薄膜成分相同且都为晶态结构;单晶Si/W-Cu薄膜的弹性模量(E)与显微硬度(H)大于Al2O3陶瓷W-Cu薄膜的弹性模量(E)与显微硬度(H);Al2O3陶瓷/W-Cu薄膜厚度是5.665μm,临界载荷为14.5N;单晶Si/W-Cu薄膜厚度是1.552μm,临界载荷为9.1N;Al2O3陶瓷/W-Cu薄膜的电阻率是0.697×10-6Ω·m,单晶Si/W-Cu薄膜的电阻率是15.83×10-6Ω·m。  (2)对双靶直流磁控溅射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磁控溅射法制备W-Cu薄膜工艺。最佳的磁控溅射工艺是:真空度4×10-3pa、Ar气流量20sccm、预溅射单晶Si和靶材(W靶电流0.3A、Cu靶电流0.3A)、预溅射时间15min、工作气压0.1Pa、靶基距120mm、溅射时间60min、Cu靶电流1.0A、W靶电流1.0A、基体旋转速度7r/min。单晶Si基体上溅射制备的W-Cu薄膜致密均匀。厚度为681.4~1301.0nm,电阻率为0.233~1.469×10-6Ω·m,临界载荷为7.1~17.05N。薄膜的生长方式为岛状或者层状-岛状生长。
其他文献
慢性肾病是由于肾功能逐渐受损而导致尿毒素聚集的肾脏疾病。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方法,但因治疗地点局限,治疗次数频繁,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且血透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便携式腹膜透析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它是一种以患者为主导,通过高效的吸附剂将腹透液中的尿毒素清除,实现透析液再生并循环利用,可随身携带的装置。现阶段主要用于腹透液再生的吸附剂有脲酶、活性炭、沸石等,但这些吸附剂存在许多缺
学位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气候变化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污水也被越来越多的看做可再生的能源。基于这一点,很多厌氧工艺被用于处理市政污水,因为好氧工艺需要消耗能量,而
化学抛光与电化学抛光具有抛光效果好,效率高等特点,已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镍合金这种耐蚀材料,采用目前的抛光工艺,不仅抛光效果不理想,而且污染环境,抛光效率低,难以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与传统生物脱氮方法相比,以ANAMMOX工艺为核心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高效,经济,产泥量小等众多优势。NO和N2H4是ANAMMOX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对ANAMMOX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们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尽管研究者已经探明在ANAMMOX菌体内能产生并转化NO和N2H4,但目前尚未对ANAMMOX体系能否直接转化并利用外界环境中的NO和N2H4有明确的观点,本文研究了外界
钒酸铟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阳极材料,以及光催化剂。一维纳米材料有着很高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这一特性有利于电子在材料表面的快速传输。因此,本文合成了钒酸铟纳米带,并将其用于电化学检测以及气体传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钒酸铟纳米带由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水热法合成。紫外-可见,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钒酸铟和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以及卟啉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将钒酸铟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血
微纳晶体材料由于其分子或原子在空间上排列的长程有序性,从而使这些晶体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较薄膜材料而言有明显的提高,这使得晶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很大
硼酸铁锂(LiFeBO3)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无记忆效应、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LiFeBO3材料有两个缺陷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一是电子导电率较低,二是锂离子扩散速率较低。本论文以提高LiFeBO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研究了烧结温度、碳包覆、颗粒尺寸对LiFeBO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