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生物圈。但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消失所引起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众多,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如何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政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关键作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双重属性,即公共物品和经济资源,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社会有关行为,进而实现保护目标。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目前已初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政策体系也显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进行政策调整和创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紧迫任务,通过政策研究为政策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学术界重要的使命,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之所在。 现代政策学研究表明,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利益调节和价值分配,而从经济角度进行政策分析是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体系特征和存在的基本问题。本文的核心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主要利益关系为对象,从生物多样性资源权属与权益关系、成本与效益关系、保护中局部保护利益与发展利益关系、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存在的利益不协调问题,并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国情及世界保护政策发展、改革的大趋势,以协调发展与保护利益为原则,从政策调整和创新角度提出并论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政策应从“命令—控制”型政策体系向“命令控制-经济激励-社区参与”综合型政策体系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希望本文能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改革提供有用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