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1](Pittsburgh Sleepiness Quality Index,即PSQI)所确定的睡眠障碍组(PSQI≥7)与睡眠正常组(PSQI<7)[2]的双侧颈内动脉(Arteriae Carotis Internas,ICA)、双侧椎动脉(Arteriae Vertebralis,V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比较两组参数探讨睡眠障碍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参数,尤其是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发现这种影响,探讨睡眠障碍的机制并初步建立睡眠障碍的血管学说。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人群中97例作为初步研究对象,在取得初步研究对象的充分合作后对其行PSQI调查量表书面调查。根据纳入标准对初步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后并最终确定正式研究对象。在筛选后对正式研究对象再次行PSQI调查以保证其信度,根据其总分值将正式研究对象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7睡眠质量好,总分越高则睡眠越差),并利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做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包括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maximum velocity,Vmax)、谷值流速(minimum velocity,Vmin)、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内径(radius,R)及颈内动脉中内膜的厚度(ICA intima-medium thickness,ICA-IMT),双侧椎动脉的峰值流速、谷值流速、内径、阻力指数。收集完成后对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睡眠障碍与睡眠正常组PSQI总分及其七个组成部分得分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睡眠障碍与睡眠正常组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阻力指数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组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阻力指数高于睡眠正常组。两组对象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峰值流速、谷值流速、内径、中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3. PSQI总分与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阻力指数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依据本实验设定之P=0.05标准,实验结果P小于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睡眠障碍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阻力指数较睡眠正常组高,结合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它们的分支构成的脑内供血动脉环(Willis环)的解剖理论,我们认为颈部血管可以作为颅内高级神经功能的指示器,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大脑高级神经功能的客观指标。2.颈部血管的阻力指数是可以作为定量反映睡眠障碍程度的客观证据,并可将此参数应用于临床加以证实。3.睡眠障碍患者颅内血管床阻力较睡眠正常组高,这可能是各种因素导致血管的应激反应,通过自身调节导致血管状态发生变化,造成血管床的阻力增高,进而导致睡眠障碍,但上述机制需要大规模的病例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