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辩率CT技术的碳/碳复合材料微结构分析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能在对被检测物体无损伤条件下,以二维断层图像或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测物体内部的结构、组成、材质及缺损状况。通过釆用微焦点或纳米焦点X射线源,可实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分辨率,适用于高精度、细微缺陷的成像检测。由于碳M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多孔隙结构特征,而显微CT能提供详细的3 D细节信息,可用于复合材料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分析,是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  (1)对三维针刺碳膽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CT实验研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显微CT图像。从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C T图像对试样内部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从CT图像中分辨出试样内部的孔隙、分层、纤维断束、裂纹和高密度夹杂等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从CT图像上可以判别材料内部针刺结构,裂纹主要沿纤维层扩展,统计得到试样的体积孔隙率约为5.7%。对三维针刺碳/碳复合材料的显微CT结果进行三维重构,提取了材料内部的孔隙、裂纹和夹杂并进行了三维可视化。  (2)对纺织碳雕复合材料进行了显微CT实验研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显微C T图像。从不同坐标轴方向的CT重建图像分析了纤维的排布和编织方式,观察到试样内部的局部分层、孔隙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从断层图像中可以观察到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正交编织分布特征。统计得到试样的体积孔隙率约为14%。对显微C T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构,从三维重构模型直接反映出试样的纤维编织结构,观察到了试样的表面缺束,提取了试样中的孔隙并对孔隙三维分布进行了可视化,讨论了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中不同方向纤维提取和分离的方法,从图像上比较成功的区分了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纤维束,并对两个方向的纤维束进行了三维可视化。  (3)对ImmX Iimn尺寸的三维针刺碳/碳复合材料进行纳米焦点CT实验研究,获得了高分辨率的纳米焦点CT图像。基于三维C T图像数据集,从更小的尺度上分析了三维针剌碳膽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纤维排布等微结构特征,统计得到试样的体积孔隙率约为13%,由于纳米C T能观察到尺寸更小的孔隙,其体积孔隙率与显微CT分析结果相比偏大。对纳米焦点CT试验结果进行三维重构,对孔隙和夹杂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分析了试样内部的纤维束排布,从重构结果中观察到了复合材料中分布的单根纤维,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中观察的纤维束分布一致。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一单点系泊的FLNG水动力特性开展了水池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通过静水衰减试验获得船体运动的衰减周期和无因次阻尼系数;通过水平刚度试验验证了单点系泊系统模
探测误差和尺寸测量示值误差是工业CT计量化过程中基本的测量误差。本文通过建立理想球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影响探测误差和尺寸测量示值误差的因素及两者间的关系。研制了用于校
光电瞄准式刀具预调测量仪是以视觉测量为基础,将应用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测量技术集一体的刀具参数检测仪器,并能将这些参数转换成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坐标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组合测井、成像测井的出现,造成了测井数据的快速膨胀。由于数据传输带宽的限制和实时的要求,不能够把这些数据实时而可靠的传到地面,这已经成为阻碍测
柴油机效率高、比功率大,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中,更是现代船舶动力装置的核心。智能化是船舶柴油机的发展方向,运行状态监测诊断是柴油机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柴油机排气阀
疲劳裂纹对船舶及海洋结构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要保证船舶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复杂载荷和不同结构形式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情况。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加筋板具有重
无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需要可靠而精确的航迹预测。运动目标的机动会使预测系统的性能产生恶化,由于机动出现的复杂性、随机性和多样性,对机动目标进行预测一直是一个具有
本文介绍了通过软件解算技术实现同步器/解算器—数字(S/R-D)和数字—同步器/解算器(D-S/R)的转换方法,解决了同步器(Synchro)/解算器(Resolver)角度测量中需要专用转换芯
恶劣海况下,螺旋桨负载波动频繁,对于电力推进船舶,这将对船舶电网产生很大的影响,各船级社对此都做出了相应的规范。通过搭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对恶劣海况下的电力推进船
由于三维实体模型具有能准确和完整的表述产品信息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洋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中。目前,实际应用的平台三维模型大多是通过造船或钢结构专用软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