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复合钴及其氧化物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检测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电磁污染日趋严重,被世界环卫组织列为仅次于水,电,噪声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污染源。全球每年因电磁污染对一些电子仪器设施造成的损伤达到数十亿美元以上,而且对人体的损伤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吸波材料的研发一直是一个焦点话题。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材料逐渐取代传统材料。石墨烯因为其电子迁移率高,密度小,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介电损耗吸波材料,在众多碳材料中脱颖而出。本文利用石墨烯的大比表面积特征,结合溶剂热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前驱体——石墨烯均匀承载纳米氢氧化钴颗粒。利用高温煅烧与双氧水氧化两种工艺分别对前驱体加以处理,并分别得到CoO/Co3O4/rGO与Co3O4/rGO两种吸波材料。石蜡和吸波材料按照1:1混合后,检测表明,CoO/Co3O4/rGO该吸波材料中的磁性颗粒尺寸主要为40-55 nm,1.82 mm厚度下在9.5-13 GHz的反射损耗小于-10 dB且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9 dB。随着厚度的增加,吸收峰逐渐向低频移动。Co3O4/rGO该吸波材料在2 mm厚度下8-9.1 GHz反射损耗小于-10 dB,最小反射损耗是-15 dB。随着厚度的增加,吸收峰左移。除石墨烯外,有机物高温热解形成的无定型碳结构也极具代表性。本文为了分析碳包覆结构的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特定选择有机高温热解与电弧燃烧两种典型制备工艺。检测表明,以KH-550硅烷偶联剂作为高温热解的有机碳形成的碳包钴结构,呈现“蚁穴”多孔状。该材料在3.03 mm厚度下具有最小反射损耗-48 dB,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吸收频段为7-16.1 GHz。与高温热解形成对比,电弧燃烧工艺制作的碳包钴纳米结构,其微观尺寸约为30 nm,该材料在2.46 mm厚度下具有最小反射损耗-48 dB,其中,在7.8-10.2 GHz频段时其反射损耗小于-10 dB。本文从石墨烯复合钴氧化物以及碳包钴两种制备工艺,对碳材料和钴及其氧化物进行不同结构的复合制备,检测并得到结论。溶剂热法得到前驱体高温煅烧后产物CoO/Co3O4/rGO其吸收性能(强度,频宽)优于双氧水氧化产物Co3O4/rGO。KH-550硅烷偶联剂高温热解形成的碳包钴结构对电磁波起到衰减作用,其综合吸收性能强于电弧燃烧工艺。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具有感知、无线远距离通信的模块。网络具有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监控和感知的能力。但网络内的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且一旦布置后不可更换。节能方向的研究便成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网络传输中,节点之间的通信能耗较大,因此通过设计合理的分簇和路由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延长网络寿命。对网络内随机分布的节点进行合理地分簇,可以降低簇内节点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和医疗科技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增加,中老年人的健康监护与医疗救治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此外,日益增加的不科学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极大的提高了亚健康和慢性疾病等问题的出现率,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不规律的习惯而患病,最后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特别受去年疫情的影响,人们也越来越看重健康监测的重要性,伴随着医学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家庭健康监测网络也逐渐得到了普及。理论上分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系统已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智慧交通系统中,车辆与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之间的通信一直是移动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对V2V通信技术的研究中,可以用信道模型来对周围的通信环境进行描述。鉴于V2V通信不同于传统的蜂窝通信,其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处于高速移动状态,因此传统的信道模型并不适用于V2V通信之中,必须要搭建新的信道模型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6GHz以下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采用的频谱均已被划分利用,变成了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是一种以激光和大气分别作为信息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新兴无线通信方式,具有无需频率许可、巨大带宽、高速率、高保密性、成
研究背景:PML核体(PML-NBs)是哺乳动物细胞核内存在的直径从0.1-1μm不等的无膜细胞器。作为一个细胞核内蛋白质富集的场所,已经报道了PML核体内存在超过200种成分蛋白,这些成分蛋白广泛参与了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DNA损伤修复,病毒侵染,凋亡,细胞应激等众多生命过程。其中,PML-NBs作为重要的PTM平台,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SUMO化修饰环境。SUM
激光制孔具有加工效率高、范围广、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多种工业加工中。毫秒激光制孔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激光制孔有较高的加工效率,但是毫秒激光制孔仍存在一些像圆度差、锥度大、表面质量不好等质量缺陷问题。本文从激光制孔产生缺陷的原因出发,提出一种利用磁场来辅助毫秒激光制孔的方式。在研究了磁场辅助毫秒脉冲激光制孔机理的基础上又展开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先介绍了激光的相关历史背景、目前激
对外贸易作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困难,给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以大连市为对象来研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问题,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等方式了解大连市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借用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分析大连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的隐私保护。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有效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和安全性,生物特征在个体间具有独一无二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更安全的身份识别手段,用于在人群中建立安全独特的身份信息。同时,生物特征识别伪造技术的出现,如指纹和面部数据伪造等,威胁着人们身份识别信息的安全,而心电信号(electrocardiogram,ECG)身份识别是对现有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的一个良好补充。EC
随着强磁场技术的快速发展,强磁场下Fe-C合金固态相变逐渐引起了材料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强磁场下的Fe-C合金扩散型固态相变的组织演化机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选择Fe-0.155%C合金和Fe-0.494%C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奥氏体化温度、磁场作用时间、磁感应强度以及磁场梯度等参数,进行无磁场、均恒磁场和梯度磁场下热处理退火实验研究。并借助金相显微镜、EBSD和拉伸等检测手段,研究了
LNG储罐长期服役在-162℃的极低温环境下,储罐材料需具备良好的低温韧性、高强塑性、优良焊接性能等。目前,LNG储罐材料多采用9%Ni钢、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以及殷瓦钢。高锰钢由于具有低成本、高强度、高塑性和良好的低温韧性的优点,使其在LNG储罐上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近年,韩国已经成功开发出了高锰低温容器用钢以及配套的焊材,并写入了 ASTM标准,而国内LNG储罐用高Mn奥氏体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