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TiO及其键联对氯锰卟啉对空气氧化α-蒎烯的催化作用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a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用高压釜于250℃,70atm条件下超临界处理乙醇润洗的TiO2前驱体,得到锐钛晶型纳米TiO2颗粒。TEM和XRD结果表明该颗粒为球形,粒径约10nm; IR和TG结果说明表面含有一定量乙醇和羟基。该颗粒对空气氧化α-蒎烯有催化活性,常压70℃反应6小时转化率达到17.02%,环氧选择性达到53.47%。用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咪唑对TiO2进行表面修饰,可以纵轴配位键联对氯锰卟啉。用IR分析确证卟啉得到键联,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卟啉含量。将其用于催化空气氧化α-蒎烯,可以大大提高催化活性。当卟啉含量为1.545%时,催化活性最高。常压60℃ 反应6小时转化率达到39.26%,环氧选择性为32.81%。通过负载,锰卟啉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加强。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TiO2颗粒表面活性位吸引活性较高的烯丙位氢原子引发产生自由基,金属卟啉能够活化分子氧。二者结合产生过氧自由基,从而产生各种氧化产物。因此可以提高催化活性。通过与TiO2吸附锰卟啉、卟啉苯环支链键联TiO2所得到的催化剂相比,发现用纵轴配位的固载方式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好。 本论文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绪论部分综述了金属卟啉和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分子氧氧化烯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负载金属卟啉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当前α-蒎烯研究以及应用状况。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工作中各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α-蒎烯的空气氧化实验以及氧化产物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介绍了各种催化剂的定性分析方法和表征结果。以及催化α-蒎烯氧化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各种催化剂用于催化空气氧化α-蒎烯得到的催化结果。讨论了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反应条件对氧化结果的影响。 第五章的内容包括:通过考察对照实验的结果,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讨论了该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α-蒎烯这一反应的可能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翟理斯《聊斋》译本进行分析,长久以来,翟译《聊斋》一直由于其在翻译中的创新和改动而备受争议.最近几年,随着新的翻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出现,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为译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这一理论也恰好为翟理斯译作中的"不忠实"之处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以乔治斯坦纳在哲学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具体的翻译步骤对翟理斯译
漆酶(benzenediol:oxygen oxidoreductase,EC1.10.3.2)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因为能够氧化多种底物,对于多种行业如纺织、制浆造纸和食品制药等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意义重大。通常从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漆酶往往存在得率低,活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本论文以白腐菌Cerrena unicolor BBP6的漆酶为主要对象进行了酶学性质、染料及牛仔布脱色、异源表达和
学位
光伏发电因其能源获取的清洁性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点开发领域。其中并网逆变器是进行电能变换的枢纽,承载着对光伏发电及并网过程的所有性能要求。本文以 LCL型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围绕光伏电池的建模和最大功率跟踪、TL-Boost电路和NPC型三电平逆变器级联系统的调制策略、中点均压控制以及对LCL型三电平光伏系统的并网控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针对复杂光照情况下扰动观察法跟踪情
在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求解电压稳定临界点并识别其分岔类型,计算电压稳定裕度,并提出控制策略以防止电压崩溃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静态电压稳定分岔点类型识别、快速计算与预防控制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一、从极限诱导分岔和鞍结分岔的形成机理出发,分析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给出了识别极限诱导分岔和鞍结分岔的判据;二、对连续潮流进行改进,提出了能够识别分岔点类型的多
网络拓扑分析是能量管理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它是能量管理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中其它高级应用软件的基础,作为一个公用的基础模块,其可靠性和快速性直接影响能量管理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的性能。  本文详细阐述了网络拓扑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矩阵法和搜索法。在对高斯消法求解电力网络方程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后,提出了用邻接矩阵代替导纳矩阵,用逻辑运算求解方
机舱监测和报警系统是船舶最重要的自动化设备之一,传统机舱监测报警系统多数采用计算机集中方式,其结构特点是将所有测点的传感器和变送器信号经屏蔽电缆线送入计算机接口电路,经A/D转换,数据处理后进行显示、报警和打印。计算机集中监测报警方式需要大量传感器、变送器及电缆线,对计算机接口要求很高,施工维护工作量都很大。本文采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数字摄像头采集船舶机舱监测系统中一次性仪表的表头图像
空间监测是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空间控制,维护空间安全的基础。碰撞、解体等事件会产生大量空间碎片,碎片大多尺寸较小,分布密集,检测概率低,数据关联困难,目标无法分辨等情况。对这种空间碎片群目标的监测也成为空间监测中的难点问题。地基雷达作为低轨空间监测的主要设备,迫切需要提出针对这种场景的更加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  本文针对空间碎片群目标监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编目对象从个体上升
人脸检测、跟踪、识别技术是人机自然交互领域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又随着安全领域的强烈推动,已经成为各国研究机构竞相涉足的热点领域.该论文将就此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了复杂背景下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使用我们采用的新的肤色模型(H-SV-V高斯肽色模型)把人脸区域从图像中分割出来,然后采用形念学滤波的方法处理肤色区域,最后综合人脸的几何特性、结构特征确认人脸目标,并
学位
该文着眼于改进活性半焦的制备工艺,提高脱硫性能.实验选用三种不同原料半焦,先通过高压水热化学法进行活化,然后用不同浓度的HO或HNO进行深度活化和改性,共制备30余种活性半焦.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活性评价,并研究脱硫温度、空速和烟气中含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借助物性参数测定与结构表征,研究影响活性半焦脱硫的内在因素;通过FTIR表征和XRD测试,研究SO的活性吸附位,初步探讨活性半焦的活性组分;最后
学位
本实验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通过8步反应,分别制得1,1’-二茂铁二乙酮(产率83.3%);1,l’-二茂铁二甲酸(产率74.5%);l,1’-二茂铁二甲酸甲酯(产率72.0%);1’-甲酸甲酯-1-二茂铁甲酸(产率81.0%);l’-甲酸甲酯-1-叠氮羰基二茂铁(产率67.5%);叔丁基氧-1’-甲酸甲酯-1-氨基二茂铁(产率73.4%);叔丁基氧-1’-甲酸-1-氨基二茂铁(产率83.0%),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