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经验研究的方式,探讨如下问题:我国政府建设公共财政的努力在公民那里获得了那些反响?我国的财政规模是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是否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公民的需求?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否让公民感到满意?公民对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的满意度是由那些因素决定的?参考国内外有关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成果(如美国消费者满意度模型),借鉴国际社会调查项目的"政府角色"基础问卷的提问方法,以我国2007年新设的财政支出功能分类为依据,设计了一套有关财政支出功能分类需求优先性和满意度评价问卷,并在大学生和MPA学员这两个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受访者认为,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环境保护、教育等民生性支出为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投入的优先部门,而财政对党政部门行政管理、国企经营的投入应当显著减少。除了国防、科学技术等少数支出领域之外,受访者对大多数财政支出部门绩效的满意度评价不高。为了寻求决定政府施政满意度的"隐性的"驱动因素,以政府施政满意度评价为因变量、以各项财政功能支出满意度评价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在大学生样本和MPA学员样本中均为影响力最大的驱动因素。对这些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与2007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构造变动的实际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就预算内支出而言,一般公共服务即行政管理支出是增长最小的部门,交通运输为增长幅度最大的部门,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部门的增长,亦显著大于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增长。然而,用于行政管理的预算外支出的增长率仍旧非常可观。这些发现表明,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未来还需要在党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改革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