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城域网实时通信系统中休眠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用户对于宽带无线化及移动化需求的显著增加,业已出现的各种移动应用都宣告着移动时代的来临。移动系统中手持设备电池能量的有限性使得如何有效使用能量至关重要。高效的能量节省策略及算法对于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及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通信系统”项目。该项目作为北京市科委的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与英国芯片制造商PICOCHIP公司合作。笔者在参与项目期间负责系统中HARQ及休眠两个重要模块的全部设计、开发、调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系统中能量节省策略—休眠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完成的具体工作和创新之处概括如下:首先,简要介绍了能量节省策略休眠机制及算法的发展状况,较为详细的介绍了WCDMA、CDMA2000、WLAN等无线移动网络中采用的休眠机制。然后对IEEE802.16协议中的休眠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及深入分析,指出了该机制中待完善之处,作为后续研究和待解决的重点。其次,详细介绍了IEEE 802.16无线接口技术规范的特点和技术优势,深入分析了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协议栈体系结构。详细介绍了宽带无线城域网实时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所采用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同时概要说明了该系统下休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三,针对本人工作的重点,对无线城域网实时通信系统中的休眠机制的实现方案加以详细介绍和说明,并将该方案在Linux OS下以网络驱动程序的方式实现及测试,包括基站和移动台休眠模块。最后,对休眠机制中的参考场景进行数学建模,针对本人提出的休眠机制实现方案在OPNET仿真环境下进行仿真,对休眠机制中参数选取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得出的结论,对以后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将休眠机制与切换机制结合起来考虑,将是论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静态图像编码技术在近几十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的逐渐广泛,人们越来越迫切的希望用有限的比特数表达最多的图像信息,同时也要求经过编码的图像码流具有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语音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可观的应用前景。随着近年来语音学研究的深入和数字信号处理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