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人口的持续增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急剧减少,加之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各国均将改善水生态环境,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重要议程上,水环境安全的评价及其保障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出现了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安全危机,压力凸显。但目前对于该省水环境安全的研究还处于一片空白。本文在系统综述了水环境安全的起源、发展、概念、内涵,国内外关于水环境安全评价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的研究后,参照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依据具体省情,建立了由3层27个指标组成的甘肃省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水环境安全度的变化并不是均衡的、直线型的,而表现出波动型的特征。1999-2002年,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状况处于“差”级。2003-2008年,其水环境安全处于“中下”等级,安全值逐年上升。水环境子系统是影响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的脆弱系统。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耕地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率、单位GDP能耗指标、水土流失治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年平均降雨量等因子是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的制约因素。在对甘肃省过去十年的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后,本研究参照灰色预测理论,采用GM(1,1)模型,以1999-2008年水环境安全度为原始时间序列数据,经精度检验,证明模型合格后,对甘肃省2009-2018年水环境安全度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三个系统安全度及综合安全度在未来十年中将呈现上升趋势,水环境系统对综合安全度呈负性影响,生态环境系统对综合度呈现正性影响。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甘肃省水环境安全现状及趋势预测值,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甘肃省水环境安全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为推进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