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软开关控制策略及运行方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结构转型促使能源生产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能源消费侧的用户电能替代率持续上升。在此趋势下,高比例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主动负荷接入配电网,其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时空转移特性给传统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挑战。传统配电网通常采用重构网络或闭环运行来增强自身主动性,然而无法避免增加系统停电时间和增大短路电流的缺点。柔性软开关作为一种基于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配电网一次侧设备,取代联络开关接入不同馈线或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之间,通过施以恰当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配电系统的优化运行与故障恢复。本文从装置级和系统级两个方面研究柔性软开关的控制策略与运行方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柔性软开关的装置建模和控制策略方面:以双端背靠背柔性软开关为例,推导了电压源型换流器在三种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用通用矢量描述了柔性软开关并网运行时的两种稳态矢量关系。按照并网运行方式的需求研究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功率控制和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按照一端离网运行方式的需求设计二阶高通滤波器并研究了无源逆变控制策略。针对柔性软开关适应多变运行场景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电压和频率的离网检测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无需锁相环的并网预同步控制策略。搭建装置级仿真模型,验证了组合场景中的上层控制逻辑以及所研究的各类控制策略及其平滑切换,证明了柔性软开关在单个或复杂运行场景中都可良好地跟踪系统调度。2.在柔性软开关参与的配电网优化运行方面:对比研究了若干配电网典型潮流模型,得出了近似潮流模型计算结果普遍具有保守性且计算误差和负荷大小正相关的结论。进而采用配电网精确潮流模型和柔性软开关的有损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二次约束进行二阶锥松弛,静态算例表明柔性软开关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电压分布并减小系统网损,动态算例表明其可以消纳并均衡分布式电源的波动性出力,同时两算例提示多端柔性软开关可在减小容量的情况下保持与相同总端口数的双端柔性软开关相当的性能。鉴于联络开关长期存在的现状,研究了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混整二阶锥规划的网络重构模型,验证了后者性能明显更优;进而提出了柔性软开关和联络开关协同的动态联合优化模型,算例证明了柔性软开关在实现系统最优目标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并不需要联络开关的频繁动作,因此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延长机械开关寿命。3.在含柔性软开关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方面:首先提出了柔性配电网故障恢复能力与故障位置紧密相关,并讨论了若干故障恢复情形,针对其中可有效恢复的情形,研究了按传统构造的故障恢复目标函数导致的最优解空间问题,为此构造了计及系统损耗的柔性配电网故障恢复模型。算例研究表明柔性软开关容量越大或受端换流器越接近失电区域的负荷中心则越有利于故障恢复;针对柔性软开关与网络重构协同故障恢复的两种细分方案,算例表明使网络重构至辐射状更有利于柔性软开关发挥性能。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计及分布式电源和负荷不确定性的柔性配电网自适应鲁棒故障恢复模型,采用列约束生成算法交替求解混整二阶锥规划形式的主问题和子问题;通过最坏场景测试和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含柔性软开关的鲁棒恢复策略在抵御系统不确定性扰动、稳定系统性能以及改善电压分布方面的优势。
其他文献
弧线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大、方便直驱等特点,在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驱动控制系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弧线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预测控制原理设计了双闭环预测控制系统,针对负载转矩波动和参数失配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扰动观测器进行补偿。论文分析了弧线电机的基本结构及数学模型,研究了预测控制的基本理论。针对弧线电机预测控制系统,设计了速度环模型预测控制和电流环无差拍预测控制,形成级联的双闭环预测控
学位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因其环保、高效、节能等优势成为了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围绕“五大战略任务”迎来发展高峰。但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也将对电网规划、稳定运行、控制调整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带来了诸多影响,引起了包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仍将蓬勃发展。土建工程的体量大型化、环境复杂化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化和高功能化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型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ological High Ductility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o-HDCC)因其超高的拉伸延性、优异的裂缝控制能力、可就地取材和高掺量固废物的特点,在提高建筑的
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对能源形式多样性及能源安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多形态接口的电力电子电源的发展带来了配电网故障特性的改变,对传统故障分析带来了挑战。基于此角度,本文分析了以光伏、双馈风机、虚拟同步机为接口形式的电力电子电源的稳态及故障特性,并给出了故障电流的表达计算式,从而根据故障电流特性提出了故障分析模型及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多形态接口的电力电子分布式电源进行建模,从物理本体和控制策略的角
学位
学位
清洁新能源在发电领域的大规模引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因其自身发电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带来了挑战。各类需求侧资源以其巨大的调频潜力、快速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同负荷的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满足较短时间尺度的调频需求,必须确保多类型的需求侧可调节负荷之间以及可调节负荷与传统发电机组之间的良好协调。因此,需要研究将多种负荷进行协同控制的方法,最大化需求
风速风向传感器在气象预报、航海工程、农业生产、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风速计相比,MEMS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易批量加工等优点。随着风速风向传感器使用环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感器手持化、微型化渐成趋势。本课题组现有的传感器尺寸较大,在特殊的使用环境下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了微型化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以缩小传感器整体尺寸为目的,本文分别
将废轮胎破碎后置于回转窑中隔绝氧气热解,能够得到固、液、气三相产物,经过后续处理可以实现废轮胎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然而,当前轮胎裂解反应器能耗高,裂解产物品质低,是制约轮胎裂解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研究裂解反应器内轮胎颗粒的运动-传热耦合关系是建立裂解反应器数学模型并进行反应器优化设计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DEM方法建立了废轮胎颗粒在回转窑中热解的运动-传热耦合模型,并在百吨级中式装置上进行了模型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