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速无人车在货物运输、园区观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windows下进行的低速无人车开发会造成各个模块之间的高度耦合,从而大大降低系统鲁棒性,也给错误的排查带来了很高的时间成本。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ROS进行低速无人车环境感知与车辆控制算法的研究并搭建硬件平台,最终完成了校园环境下既定路线的低速无人驾驶。论文完成了基于ROS的无人车整体方案设计,在基于低速电动车改装的无人车平台上设计了车辆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速无人车在货物运输、园区观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windows下进行的低速无人车开发会造成各个模块之间的高度耦合,从而大大降低系统鲁棒性,也给错误的排查带来了很高的时间成本。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ROS进行低速无人车环境感知与车辆控制算法的研究并搭建硬件平台,最终完成了校园环境下既定路线的低速无人驾驶。论文完成了基于ROS的无人车整体方案设计,在基于低速电动车改装的无人车平台上设计了车辆感知与执行系统方案。在环境感知方面,构建以16线激光雷达为主以单目相机为辅的传感器组合共同检测车辆前方障碍物;在车辆控制方面,设计了D/A转换器控制舵机及油门电压来实现车辆加速与制动的控制,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用于完成转向信息的读取及转向的控制,行车中利用差分GPS获取的实时车辆定位与既定路径的偏差控制车辆沿既定路径行驶,利用环境感知获取的障碍物信息进行自动避障。环境感知是无人车自动行驶的基础,为保证较高的感知质量,本文设计了基于图像与点云融合的感知策略。在图像目标识别方面,设计了基于Yolov3的深度学习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及ROS实现,该节点可以实现汽车、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四类目标的识别。在点云识别方面,设计了基于射线的地面过滤算法并进行了ROS实现,用于过滤掉地面点云以排除地面点对聚类过程的干扰,然后将过滤后的非地面点进行基于欧几里德的聚类及ROS实现。为实现图像与点云的检测结果融合,先进行了相机的单独标定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再进行了激光雷达与单目相机的联合标定,从而确定图像与点云的对应关系,最后将图像的分类结果映射到点云的聚类物体上,使得点云聚类框内的点云簇有类别信息,并通过ROS进行聚类目标类别与距离的可视化显示。车辆控制是无人车的关键,车辆控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感知信息及当前车辆定位与既定路线的偏差等因素。为保证在路径跟踪中有较小的横向偏差,本文基于车辆动力学的单轨模型设计了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并进行了Car 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了算法良好的横向控制性能。本文最后基于ROS结合Qt开发了车载感知与控制系统软件,并在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实验馆周围道路进行了既定路线的实车实验,在道路上布置障碍物进行无人车平台整体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证实本文设计的感知与控制算法能够实现低速无人车按既定路径的自动驾驶。
其他文献
地铁调度指挥工作单次轮班时间长、任务重,尤其在早晚客流高峰时段和非正常行车状态下需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和高度警觉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疲劳、心理紧张和情绪烦躁等负面问题,他们在作业期间面临着严重的脑力疲劳。脑力疲劳会影响其感知、理解、判断、决策和操作能力以及情感体验,进而降低个体警觉性、认知表现,诱发不良情绪,导致指挥判断和决策失误,严重时造成安全事故。现有疲劳干预办法大多需要付出生理或心理
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张以及客运量持续攀升,基于客流动态变化的响应式运营组织措施制定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运营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准确预测网络内客流分布变化随之成为运营组织措施制定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网络内客流分布状态预测划分为短时OD客流量预测、乘客出行路径匹配和乘客出行列车匹配三个核心子问题,分别进行研究。针对短时OD客流量预测问题,以杭州地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集计模式与非集计模
随着在光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中,传输网络容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信息技术将会无法适应未来发展对于超高数据处理速度的需求。集成光学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功耗低、性能稳定以及超高带宽等优点,符合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基于声表面波(SAW)的波导声光器件是集成光学中的关键器件,其具有消光比高、驱动功率低、设计灵活等特点,能很好地协调集成光学器件存在的高速与小尺寸的矛盾,可以基于几乎所有的光波导材料体系实
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的青睐。课题组针对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技术”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充分等问题,提出对该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改革。结合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等改革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对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高
图匹配是图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图匹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领域。该问题是指在两个图之间寻找节点与节点的对应关系,本质上是一个难于求得全局最优解的组合优化问题,因此目前大多数算法的提出均集中在牺牲一定的准确度,使模型在可承受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求取近似解。鉴于此,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找到一个匹配准确度和运行效率更高的图匹配算法。本文将近几年国内外提
我国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与加快发展进程中,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发展中物质的更新并没有完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儿童作为社会组成部分,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儿童的生活环境应该得到改善,本文以海淀区羊坊店片区作为样本街区,选取其中的样本街道,实地调研观察儿童的放学行为模式,观察他们所处的社交网络组成,对其分析,从孩子的视角提出可行的街道精细化设计方案,以此思路展开本文主
空铁联运能够充分结合铁路和航空运输的优点,有效拓展二者的通达范围,已成为近年来交通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空铁联运环节较多,增加了产品“失效”的可能性,此时必须支出额外的成本进行补救。如何合理承担这部分成本,既有研究及实践均相对较少。因此,在不同的成本承担机制下,如何优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及各类成本承担机制对补救措施的影响机制,就成为空铁联运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针对由于航班延误和列车晚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互联网中繁杂的知识却难以被很好利用。为了更好地组织管理知识,提升对互联网信息的理解能力,知识图谱应运而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问答推荐等领域。随着自动抽取知识的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大规模知识图谱被建立,然而网络中各种来源的知识质量参差不齐,自动构建算法对相似实体及关系的区分能力有限,知识图谱不可避免地被引入噪声,清洗工作不可或缺。为了突破传统自动清洗方法受
车路协同系统依托于传感器对环境信息进行精准地感知和获取,随着车路协同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提供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针对路侧传感器在复杂道路环境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交通适应性进行分析,为推动路侧传感器更普遍的实际应用以及车路协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首先,对车路协同系统、传感器应用及适应性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确定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