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实验在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基础上,通过对肝癌大鼠术前低氧预适应(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处理,检测术后不同时相点残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Bax蛋白、核转录因子NF-K B p65的表达和TNF-α、IL-1β含量;观察HP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及肝组织的功能、结构变化;分析缺血再灌注过程中HSP70表达与Bax蛋白、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相互关系,更进一步探讨HP对SD大鼠肝癌切除术后残肝组织炎症介质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2方法2.1移植性肝癌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状态下肝癌切除组(B组),低氧预适应+缺血状态下肝癌切除组(C组),每组20只。C组的处理方式:术前给予10%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min, pringle法完全阻断入肝血流15min,同时切除肿瘤所在的肝左外叶。2.2各组分别于术后1,8,12,24h取残余肝脏标本,用、Vestern blot检测HSP70、NF-κB p65、Bax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下腔静脉取血检测ALT、AST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学改变。3结果3.1HSP70在各组残肝组织中的表达在术后同时间点与A、B组相比较,C组因术前给予低氧预适应,HSP70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A组和B组中残肝组织见少量HSP70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hHSP70/actin为0.332±0.054,8h、12h明显升高(P均<0.05),24h表达降低,与1h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2Bax在各组残肝组织中的表达在术后同时间点与A组比较,B、C组术中残余肝脏因缺血损伤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Bax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B组Bax蛋白水平1hBax/actin为0.390±0.055,之后持续升高,24h其表达增至最高(P<0.05)。3.3NF-κB p65在各组残肝组织中的表达与A组比较,B组、C组同时间点p65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C组同时间点p65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B组p65蛋白水平:1hp65/actin为0.362±0.064,并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4h其表达增至最高(P<0.05)。3.4各组残肝早期细胞凋亡率的变化B组和C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A组(P均<0.05);B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均高于C组(P均<0.05)。在B组中与1h相比,8h、12h均明显增高(P均<0.01),24h增高更显著(P<0.01)。3.5各组鼠肝组织TNF-α、IL-1β含量的变化与同时间点A组比较,B组、C组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C组NF-α、IL-1β含量均降低(P均<0.05)。3.6各组大鼠术后ALT、AST的变化对术后同时间点各组间进行多重比较显示,与同时间点A组比较,ALT、AST含量B、C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C组ALT、AST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3.7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光镜下残肝组织结构术后24h改变,A组见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汇管区结构清晰;B组肝细胞明显肿胀,胞浆内大量空泡样变性,细胞核轮廓消失,肝血窦明显淤血、扩张,可见肝脏结构明显破坏;C组见肝脏淤血较B组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汇管区结构正常无变形,肝窦索结构清晰,肝细胞轻度肿胀,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4结论低氧预适应对缺血条件下肝癌切除术产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蛋白的表达。HSP70的具体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降低Bax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另一方面降低NF-κB的活性及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