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力实施,国家政策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其内部孔隙率较大,因而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但原材料特性及其掺量、不同侵蚀环境(如湿分、碳化及酸雨等)的侵蚀作用均会对其吸声性能产生影响。本文针对湖南地区气候特征,分别调研该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基于原材料特性与其掺量、不同侵蚀环境作用对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就湿分-碳化、酸雨-碳化双因素耦合条件下的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变化规律深入地进行了探讨,并采用XRD、SEM测试方法对加气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以揭示湖南地区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劣化机理,从而可为加气混凝土的优化设计与制备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单一变量法,成功配制出满足抗压强度≥2.5MPa,绝干密度在600 kg/m~3~650kg/m~3之间,吸声系数≥0.2的加气混凝土。(2)研究了湿分、碳化及酸雨三种单一侵蚀因素条件下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的吸声性能随湿分的增大而不断降低;随碳化龄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随酸雨循环次数的增大而不断降低。并构建了加气混凝土在湿分、碳化及酸雨三种单一侵蚀条件下吸声性能的数学模型,其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的相关性均在0.8480以上,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3)研究了湿分-碳化、酸雨-碳化双侵蚀因素耦合作用下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湿分-碳化耦合作用对加气混凝土的吸声性能影响趋势与单一碳化作用基本相似,随碳化龄期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酸雨-碳化耦合作用对加气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吸声性能下降最明显。仅5次酸雨-碳化循环,加气混凝土的平均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便趋于稳定。(4)通过XRD和SEM测试了加气混凝土的主要水化产物及微观形貌,并采用真空饱水法定量测定了加气混凝土经过碳化作用、单一酸雨循环和酸雨-碳化耦合作用后其内部有效孔隙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结果表明:碳化作用对加气混凝土有效孔隙率影响不大;而单一酸雨循环和酸雨-碳化耦合作用使加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大幅度下降,且酸雨-碳化耦合作用比单一酸雨循环作用对其影响更显著。(5)提出了加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体系,对推广应用加气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