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TCMM(Test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研讨,总结了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譬如:容易脱离测试过程的实际改进轨迹;关注测试自身的活动不够;测试领域内的深度不够:对如何降低测试风险和提高测试用例的质量并无清晰目标;对实际测试能力(测试覆盖率、效率等)进行量化评估并无具体对策,可实施性差等等。在综合考虑这些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炼出软件测试质量保证体系的六大要素——定位、方法、团队、管理、流程和度量,结合实际测试经验,分别做了论述。1.软件测试定位方面,本文强调了软件测试应该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在需求评审、设计评审、软件设计、编码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测试和开发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同步工作,全程测试,构建了一个全过程的交互、协作关系模型(W模型)。2.软件测试方法方面,通过软件测试三维(目标、方法、团队)空间模型的阐述,强调了对各种测试方法要有着辩证统一的理解和正确有效的应用,软件测试是一个过程,是哲学思想在软件工程中的运用,更是质量目标的扩展和延伸。3.软件测试团队建设方面,强调了团队建设方法离不开三方面的落实:理念、结构和培训。提出了测试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模型,循序渐进的的培养软件测试人员。4.软件测试管理方面,强调了测试方法的有效使用要靠良好的测试过程管理去支持。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测试平台建设模型,涉及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需求管理、测试管理、缺陷管理、配置管理、基础设施环境管理、应用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5.测试流程方面,强调了流程是是测试的核心。流程定义好了,测试过程的改进优化才可能成为现实。测试流程包括需求和设计评审流程、测试计划评审流程、测试用例评审流程、执行测试、缺陷报告、测试报告等等。在评审流程里,对三大核心文档评审做了详细论述,设计了详细的撰写和评审模板。6、测试度量方面,提出从“测试后覆盖率度量”和“缺陷清除率度量”两大指标入手。对计算和评估方法做了详细论述。总之,本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目前国内软件产业中基础薄弱而且亟待提高的软件测试领域,为软件测试业务的有序开展,提高软件测试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借鉴国外流行的成熟度模型构思,循序渐进的论述了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