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扭耦合振动时效机理及其工艺参数的选择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件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对工件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小残余应力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调整和消减残余应力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振动时效以其节能高效无污染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消减工件残余应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加载的动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强度可获得残余应力的减小”这一准则也已经过长期实践验证。振动时效虽然拥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许多高刚度工件的固有频率(最低)远远高于现行振动时效设备所能产生的激振频率(都小于200Hz),现行的振动时效装置无法使高刚度工件产生共振及相应的动应力,导致高刚度工件无法使用振动时效的方法消减残余应力。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振动方式,使得高刚度工件也能通过振动时效的方式消减残余应力,就能够扩大振动时效的应用范围。转子存在偏心距时,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会相互影响产生耦合振动。一般情况下外加激励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达到共振,但是这种耦合振动的共振条件却并非如此,并不要求外加激励频率达到转子的固有频率。如果能够把这种振动方式应用到高刚度工件的振动时效中,以弯扭耦合共振的形式使工件达到共振状态,从而满足消减残余应力所需要动应力条件,就能够解决高刚度工件的振动时效问题。面对上述情况,本文将转子的弯扭耦合振动理论应用到振动时效工艺中,分析了扭转振动、弯扭振动产生耦合共振的条件,比较了各振型共振振幅的大小。然后综合考虑现有设备所能提供的激励频率和共振产生的动应力,确定了弯扭耦合振动时效的主共振振型和此时的动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弯扭耦合振动时效机理。最后以高刚度工件轧辊为例,计算了弯扭耦合共振时效所需要的外加力矩,为高刚度工件的振动时效工作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采用Lagrange方程法进行建模,分析了耦合力和外加激励的影响,通过分析方程得到了弯扭耦合共振需要满足的频率条件。(2)用小参数法对弯扭耦合振动方程进行求解,并对各振型的振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确定了弯扭耦合振动时效的主共振振型。(3)应用材料力学的梁变形理论、组合应力下的强度理论和循环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理论,计算了工件在弯扭耦合共振时的应力状态,从应力的角度提出了弯扭耦合振动时效的机理,得到了弯扭耦合振动时效各参数之间应满足的关系。(4)通过对某型号轧辊进行实例计算,基于软件Matlab建立了转子弯扭耦合振动的simulink动力学仿真模块,分析了各参数对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和耦合共振振幅达到最大的条件。在弯扭耦合振动条件下,具体计算了不同位置点受到外加激励达到共振状态时的总应力,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弯扭耦合振动时效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电气设备的应用和维护,可保证长距离管道系统输送的正常运行,提高输气的效率。提高电气设备管理的水平,使长输管道系统的各种设备安全运行,保持电气设备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珠三角地区六个城市八所幼儿园的1660名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改为"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儿童多动倾向的形成原因,并以此
本文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无Nb和含Nb高铬铸铁组织结构、机械性能、磨损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高铬铸铁的磨损机理,同时分析了高铬铸铁腐蚀与磨损的相互作用。对不同
电主轴是高速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数控机床整机的技术水平。高速电主轴在旋转过程中,受到各种工况的影响,电主轴热特性不稳定将导致故障发生并减小其
大型制造装备是制造产业链中重要的关键基础设备,体现着国家极端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双柱快锻液压机组以其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节能节材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oke depression,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邯郸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何合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是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近年来邯郸市实施了生态水网、引黄入邯、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使区域
矿业开发的迅猛发展、开采深度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致使矿井的风流调控难题逐渐凸显出来。矿用空气幕作为风流调控的有效技术,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由于矿用空气幕调控风
带包覆层铁磁性管道在石油等行业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管道往往输送高压、高湿和腐蚀性强的液性介质,在管道包覆层外有潮湿空气和雨水等都会使管道产生腐蚀,因此,对服役的铁
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困难重重,怎样教给学生习作技巧,以有效提升其水平?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对此,教师应以文本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作者视角审视文本,解读文本,从中习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