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时代是法治时代,崇尚和追求权利本位,力图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维护、推动、保障公民的人权、自由和利益的实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为公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立足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人权保障事业,以法理分析为基础,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我们认为,应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借鉴和吸取外国的经验、成就和制度,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基本理念和社会文化,以人为本,以法治为基础,以人权保障为目的,以博爱、公平和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互助、互动、互惠为观念基石,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核心,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一步建构公民、社会、国家共同参与的全民性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复合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从而保障和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特殊群体和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利益,推动社会的法治化、公平化、和谐化、秩序化。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探索社会救助和社会救助制度。本部分研究了社会救助和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基础和观念基础。第二章探索社会救助的权利和义务体系。其中,着重研究由生存权、发展权和社会权所构成的社会救助权利体系,以及由个人义务、群体义务、社会义务和国家义务所构成的社会救助义务体系。第三章考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本部分通过对英国、美国、瑞典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的考察,研究西方主要国家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一般特征及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的几点启示。第四章对中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认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这为公民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缺陷和不足。第五章探索中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社会救助的法律理念的转型和建设,分析了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论文认为,应以法治为基础,通过理念的转型和重塑,通过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深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和救助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