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素与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987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激是个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紧张非特异性反应。短期适度的应激对个体是无害的,但长期暴露在应激刺激下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有害影响。慢性应激是影响现代社会多种人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脑是慢性应激的主要靶器官,慢性应激后不同的大脑区域,如海马、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都有功能损伤和形态改变。有证据表明,长期处在应激环境下会影响学习和记忆、决策和情绪等反应,甚至可能诱发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理过程。因而,了解应激对学习和记忆影响的作用和机制对于降低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慢性应激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糖皮质激素,正常在人中是皮质醇,但在啮齿类动物中是皮质酮。皮质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糖皮质激素受体高得多,只有在皮质酮水平升高时才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比如慢性应激。线粒体是细胞内糖皮质激素信号转导的关键靶点,它是应对和适应压力的关键。线粒体提供了满足应激反应所需的大量能量,对于大脑尤其重要。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类激素。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各种代谢性、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尚有争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侧脑室注射抵抗素能抑制小鼠脑内室管膜下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体外研究表明抵抗素通过作用于TLR4受体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进而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此外,我们发现在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体系中,抵抗素使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JC-1由聚合态向单体转变,产生绿色荧光。进而揭示抵抗素可能影响了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大脑正常功能的行使取决于神经血管的耦合,即神经活动迅速增加局部血流量以满足局部脑能量需求的瞬时变化。我们推测抵抗素可能影响了星形胶质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引起脑血流的改变,最终引起神经元反应性降低。我们对抵抗素调控的脑血流改变与慢性压力所致学习记忆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1.首先用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为期21天的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制备。之后检测小鼠体重、血糖、皮质酮等指标,鉴定模型是否制备成功;2.对慢性束缚应激21天的小鼠进行Y迷宫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模型小鼠是否发生学习记忆障碍;3.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轻链神经丝蛋白,从分子水平验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4.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前额叶皮质、下丘脑、海马和纹状体等四部分脑组织中抵抗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改变的相关性;5.制备海马石蜡切片检测抵抗素由何种细胞分泌;6.向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抵抗素,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脑血流。结果:1.21d模型制备期间,实验组小鼠体重缓慢上升,但上升的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的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皮质酮含量上升;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3.慢性应激小鼠血清轻链神经丝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血清中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海马和下丘脑抵抗素表达明显较高,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海马组织上清中瘦素和脂联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抵抗素表达无明显差异。慢性束缚应激引起的学习记忆改变与血清和海马中抵抗素水平呈负相关;5.海马组织石蜡切片显示部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抵抗素;6.预实验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不同浓度抵抗素的小鼠脑血流灌注平均血量均有明显下降。模型制备结束后检测小鼠脑血流灌注平均血量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脑血流量下降更明显。提示慢性应激可能通过引起抵抗素表达变化进而导致脑血流改变,引起学习记忆障碍。结论: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与血清中抵抗素水平正相关;侧脑室注射抵抗素能降低小鼠脑血流灌注量。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肠球菌属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制定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住院患者肠球菌属细菌病原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菌种分布、标本分布、科室来源及其耐药特征。结果:共分离出466株肠球菌属细菌,其中粪肠球菌211(45.28%)株、屎肠球菌255(54.72%)株。肠球菌属细菌均以尿液标本为最
目的: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微量、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其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由于维生素在人体中无法自主合成或者合成量较少,因此,日常所需维生素须通过摄入食物而获取。此外,维生素在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维生素属于人体内源性代谢物,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人体中维生素的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及代谢平衡。因此,人体中维生素的含量可反映人体的营养状况。目前,测定维生
目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已在基因治疗领域广泛应用了数十年。但是,由于r AAV载体不能有效地通过血脑屏障(BBB),导致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非常有限。所以本课题主要针对如何提高AAV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转导效率进行探索。研究方法:1、首先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9,并利用AAV9与不同的细胞穿膜肽(CPP)相互作用并且以不同浓度感染HEK2
目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的伽马振荡(gamma band oscillation,GBO)受损与许多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有关。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是一种典型的GBO信号。ASSR是一种大脑听觉神经元对周期性声音刺激产生的同步电反应信号。临床上常利用脑电图或脑磁图的方法检测AS
目的:高效的疟疾疫苗是消灭疟原虫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靶向于疟原虫有性阶段的传播阻断疫苗对于控制疟原虫传播最具潜能。然而,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个候选抗原达到了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发阶段。TBV的发展受制于候选抗原的数量、低效的蛋白表达系统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开发有效的候选疫苗意义重大。方法:首先,利用Plasmo DB数据库上的组学数据,通过Countif函数筛选出一批预测同时表达在间日疟原
目的: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原虫感染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公共卫生扶持项目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统计全球已有疟疾病例近2.28亿,每年在全世界死亡人数达百万人。疟原虫感染早期,红细胞感染率和配子体数量升高,然而配子体对蚊的感染力却显著减弱或完全丧失,即疟原虫向媒介按蚊的传播过程中,出现蚊阶段虫体发育障碍的自然传播阻断现象。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出感染后期配子体
目的:巨噬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具备执行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能力,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参与组织动态平衡和伤口愈合,又能在炎症和宿主防御中发挥免疫效应的作用。活化的巨噬细胞在结节病、克罗恩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巨噬细胞介导炎症的固有免疫反应,是抵抗各种病原体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之一。CD30配体(CD30 ligand,CD30L,CD153)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
目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因角膜疾病致盲的首要原因,该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角膜的透明度降低、视力受损甚至致盲,HSK主要是由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引起,HSV-1可直接损伤角膜细胞,病毒触发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引起角膜损伤。近几年发现,病毒表面的多种糖蛋白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本
目的:巨噬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微环境刺激可使巨噬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表型及功能,可分为促炎M1型巨噬细胞(又称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抗炎M2型巨噬细胞(又称选择活化的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炎症的起始和维持,清除病原体的入侵并可扩大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则可表现出很强的抗炎活性,分泌的抗炎因子和生长因子,如IL-10,TGFβ1和VEGF对炎
目的: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典型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目前,大多数对多环芳烃不良反应的研究都围绕着其作为致癌物的性质进行,而对于其作为发育性神经毒性物质,可能导致神经行为障碍的研究较少。苯并芘作为一种脂溶性物质,能够穿过大脑屏障。胎儿或新生儿接触苯并芘后,会导致认知能力改变,焦虑相关行为,以及海马区功能和脑活动的神经化学指标异常。脑部疾病(神经变性)和损伤中的神经元细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