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小说苦难与救赎主题论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文坛上,张炜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作品充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对苦难格外关注。关注苦难是为了超越苦难,也就是实现对苦难的救赎,实现对苦难意义的升华。因此,其作品中的苦难主题与救赎主题就像两根擎天大柱,既支撑又贯穿其创作的始终。本文正是以苦难与救赎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张炜的创作心态。第一部分写历史记忆中的苦难。有些历史是需要铭记的,因为毕竟只有不能忘却才会有民族的希望。历史层面的苦难通过对解放战争的反思、对土改的反思和对文革的反思凸显了人生存的苦难,包括身体、心灵和人性的苦难。第二部分写大地的苦难。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地遭到了严重的侵犯,“大地山河满目疮痍”,大地被日益鲸吞殆尽,已是不争的事实。选择林子、河、土地作为透视的窗口,反映人对大地的无限破坏。第三部分写当下社会现实中的苦难。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带给当代文学的不仅仅是具有生存论色彩的世俗性苦难,更重要的是伴随信仰丧失的精神的苦难,包括信仰的丧失、道德的滑坡、对物欲的无限追逐。第四部分写对苦难的救赎。从张炜的作品中归纳出四种救赎途径并对之进行评价。其一是拒绝遗忘,面对过去,只有勇于正视与面对,才能唤醒良知,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拒绝遗忘,是一种承担,也是一种执着。其二是崇尚生命的自由意志,这是张炜面对当下人的异化而提出的策略。他把生命看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并寻求生命的自由,注入了对尘世自我主体的思考。其三是融入野地。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是张炜的人生追求,也是他拯救人类迷途知返的途径。其四是走向精神的高原。张炜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光明之子,他们的存在虽然稀少却引导着整个人类精神的向前挺进,他们的存在昭示着人类还有希望。
其他文献
沈从文的散文以绿色为背景色,在其笔下,“绿色”不仅仅是大自然所存在的一种客观颜色,更是他情感的寄托,一种跃动的向上的生命力的象征。自然和人物是代表绿色的关键意象。自然带
目的 :阐明小茴香提取物对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干预作用,初步证实小茴香对大鼠肝纤维化的药理影响。方法 :取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将其中15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将其余大鼠用复合
划定“两区” 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启鸿为妥善解决稳定发展农业和加快经济建设在用地方面存在的日益尖锐的矛盾,保证农村各业协调发展,并推进农村
米非司酮(Ru-486)是一种口服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孕酮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活性。其在抗早孕及调整女性生殖功能方面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报道不多,本文着
张承志文学创作在当代文坛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他的多元文化背景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浸淫更为他的作品添加了一抹亮色。本论文旨从伊斯兰文化经
作为新时期反映儒家文化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命运、变迁的小说,《白鹿原》无论是在思想立意、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在审美影响、意义建构方面,无疑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小说着墨于素有
建筑装饰工程监理的基本方法是由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内容组成的系统工作。最终目的是抓好质量,并规范自身行为,遵守职业道德。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翻译界和文学界学者开始关注翻译文学的研究,在理论界形成了一股潮流。本文正是一项有关翻译文学的研究,属于一种宏观的,侧重功能的,引入历史元素的翻译研究。一
我国有大面积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或修复刻不容缓。在国外,土壤化学萃取(清洗)修复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