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的道教宫观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常儒、释、道三家并提,所谓“三教九流”,儒、释、道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在现代中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中,道教也占有一席之地,并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依然很大。尤其在民间风俗中,道教的影响处处可见,有的还进入到主流文化中。是以当下可见,道教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步加深,宗教与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道教自然也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化”,于是也形成了很多大都市,在中国,上海就是众多都市中的佼佼者。是以上海的道教宫观为考察对象,则更加能够凸显出城市化乃至现代化与宗教的关系。稍作考察即可以看到,上海道教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尤其与周边江苏、江西的道教相比更加逊色。但是到近代以后,上海开始迅速发展,并且确立了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于是各种宗教也相继到上海开展活动。张天师就曾多次到上海“传道”,在上海也成立了多个道教团体,有的还是全国性的组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的发展更为突飞猛进,真正确立了中国的“经济中心”的地位。同时,在上海的很多宗教也具有了其以往不具有的影响力。上海道教在发挥对内影响作用之时,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团结台、港、澳的华人信众,还加强与海外道教信众及研究者的联系。上海的道教宫观在上海这个中发挥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日益与上海发展相一致。在此,笔者认为所谓“都市道教”应该具有这样四个特点:一、道教首先处在都市之中,并与都市保持良好的关系。二、存在都市中的道教还要与都市的发展相一致,乃至与都市的发展历史相一致。三、都市道教还要积极参与到都市的各项事务之中,发挥积极地正面的作用。四、都市道教还起到连接海内外信众的纽带作用等。基于此,笔者以为上海的道教基本具备这样的特点,或者说,“都市道教”的特点就是基于此。还应该看到,目前上海道教发展势头虽然良好,但还有很多方面仍不健全,与现代化、城市化还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亟待改进,这也是本文要指出的。通过笔者的考察、研究,企望能得到一些合理的结论,乃至为上海道教的发展提供某些有用的数据。
其他文献
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容量日趋增大,但其本身利用率及其容量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使得利用电动汽车V2G技术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成为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利用方式。文章提出了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马克思所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深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当下社会现实的紧迫需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的
技术建构论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哲学研究思潮。它主张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社会团体的解释框架,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选择作用,技术的发展在整体上是处于
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建构,首先起源于西方传统。托马斯.潘恩就是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的近代思想家之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思想是现代市民社会思想的源泉。市民社会与国
人的本质问题是历史上哲学家们给予特别关注而又最为意见纷纭的领域,以往人们大都着眼于寻求某种外部力量来阐释人的本质的形成,忽视了人的自身的主体性及人的生存和发展,以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和民族革命的先锋者,面对封建势力和外来的帝国主义势力种种压抑下被扭曲的民族心理和思想,他满腔热情、信心十足地倡导维新变法,但最终归于失败,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