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国际金融环境急剧变化,全球商品价格、利率及汇率的剧烈变动,使得企业的避险动机和需求增大。为了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管理金融风险、避税以及金融监管的需要,各发达国家纷纷掀起金融创新的浪潮,其中,尤为抢眼的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和飞速发展。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不仅可用来规避风险,同时又具有杠杆作用及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各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在过去20年间迅速增长。2009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对全球500强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管理价格风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4.2%的企业使用了衍生工具管理或规避所面对的商业和金融风险,只有5.8%的企业未使用衍生工具。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不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考虑到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事实,都应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然而,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美林、雷曼兄弟等金融巨舰的倒下,美国次贷危机蔓向全球,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选取了国内1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0年定期财务报告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绩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体现在对直接财务业绩的提升上,而对我国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多地体现在稳定与提升市场价值方面;具体从衍生产品角度来看,外汇类衍生产品的使用对银行财务业绩的影响普遍是负面的,而对银行价值层面的业绩影响普遍是正面的,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对银行财务业绩的影响普遍是正面的,而对银行价值层面的业绩影响普遍是负面的,而由于极小的使用量使得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无法对商业银行业绩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认为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商业银行操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水平不高、会计计量准则的影响及商业银行自身使命不同所导致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