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1932年德国兰格首次合成有机磷化合物并用于农业以来,有机磷农药成为全世界范围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高效杀虫剂,品种多达百余种。由于其毒性强,使用广泛,故极易因保管、防护不当或误服、自服等而引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农村常见中毒之一,亦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近年来,我国农药中毒的总人数有所下降,但混配农药中毒的病例数却在逐年增加。我国今年报告的复配农药中毒的病例多数为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1991~1995年报告的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的病例数是1985~1990年的四倍。同时,自80年代初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和卫生病虫害以来,逐渐普遍出现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降低。为解决多种病害并存并延缓抗药性的需要,菊酯类农药越来越多地使用混配形式,特别是与有机磷混合制剂在我国杀虫剂的登记品种中所占比例相当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类低毒,长时间皮肤吸收,口服可引起中毒,通过影响神经轴突的传导而导致肌肉痉挛等。目前,阿托品和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药物,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配农药中毒治疗应用抗胆碱能药(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定)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再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抽搐,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衰竭。总之,混配农药中毒是目前面临的新课题,摸清复合农药中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探寻混配农药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解决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制备有机磷混合农药中毒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血清胆碱酯酶及CRP变化趋势,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电镜表现,探讨不同剂量氯磷定及阿托品对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A组)10只,染毒未治疗组(B组)10只,大剂量氯磷定+适量阿托品治疗组(C组)10只,小剂量氯磷定+适量阿托品组(D组)10只,大剂量阿托品+适量氯磷定组(E组)10只,中等量阿托品+适量氯磷定组(F组)10只,小剂量阿托品+适量氯磷定组(G组)10只。B、C、D、E、F、G组均—次性给予20%氯氰·辛硫磷乳油20mg/Kg(0.1ml/100g)经口灌胃染毒,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染毒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的氯磷定和阿托品肌肉注射:第1天:C组氯磷定首剂6mg,3mg qlh×3,3mg q2h×3,3mg q3h;阿托品首剂1.5mg,1mg q2h×2,0.5mg q3h×2,0.5mgq4h;D组氯磷定首剂3mg,1.5mg q2h×3;阿托品用法同C;E组阿托品首剂3mg,2mg q2h×2,1.5 mg q3h×2,1mg q4h;氯磷定首剂3mg,1.5mg q2h×3,1.5mg q3h;F组阿托品用法同C;氯磷定用法同E;G组阿托品首剂0.5mg,0.5mg q2h×2,0.25mg q3h×2,0.25mg q4h;氯磷定用法同E。第2天:C组氯磷定3mg,q4h;阿托品0.5mg q4h;D组氯磷定1.5mg q6h;阿托品用法同C;E组阿托品lmg,q4h;氯磷定1.5mg,q4h×2,1.5mg q6h;F组阿托品用法同C;氯磷定用法同E;G组阿托品0.25mg q4h;氯磷定用法同E。第3天:C组氯磷定3mg,q6h;阿托品0.25mg q6h;D组氯磷定0.5mg q6h;阿托品用法同C;E组阿托品0.5mg,q6h;氯磷定1.5mg,q6h;组阿托品用法同C;氯磷定用法同E;G组阿托品0.1mg q6h;氯磷定用法同E。第4-5天:C组氯磷定3mg,q12h;阿托品0.25mg q12h;D组氯磷定0.5mg.q12h;阿托品用法同C;E组阿托品0.5mg,q12h;氯磷定1.5mg,q12h;F组阿托品用法同C;氯磷定用法同E;G组阿托品01mg q12h;氯磷定用法同E。第6-7天:C组氯磷定3mg,qd;阿托品0.25mg qd;D组氯磷定0.5mg qd;阿托品用法同C;E组阿托品0.5mg,qd;氯磷定1.5mg,qd;F组阿托品用法同C;氯磷定用法同E;G组阿托品0.1mg qd;氯磷定用法同E。各组大鼠在染毒后12h, 1d,4d,7d剪尾采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值;各组在染毒后1d,3d,7d剪尾采血测定血清CRP值;各组在染毒后1w处死,均采用4%水合氯醛(1ml/100g)麻醉,开颅,留取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4%戊二醛固定,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构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情况。结果:1大鼠中毒表现:经口灌胃染毒5mins~10ns后,B组未治疗大鼠在染毒后出现流泪、流涎、肌颤及轻微肌力下降等症状,且在1-3d最明显;而应用不同剂量氯磷定及阿托品治疗组大鼠中毒症状较B组轻,C组大鼠经治疗后无明显流泪、流涎、肌颤、肌无力、惊厥及四肢震颤等症状;E、F、G各组大鼠经治疗后均有比较轻微的流泪、流涎、肌颤及后肢肌力下降等症状;D组大鼠经治疗后表现轻微的流泪、流涎、肌颤及后肢肌力下降等症状。总体上,D组中毒表现较其他治疗组明显,而E、F、G三组间无明显差异,次之,C组最轻微(D>E=F=G>C)。2血清胆碱酯酶测定:染毒后12h:各组比较H=65.222,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E组与G组相比较,P=0.448>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12h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胆碱酯酶总体变化:A>C>F>E=G>D>B。染毒后1d: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1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胆碱酯酶总体变化:A>C>F>E>G>D>B。染毒后4d:各组比较H=65.369,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E组与G组相比较,P=0.130>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4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胆碱酯酶总体变化:A>C>F>E=G>D>B。染毒后7d:各组比较H=62.509,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与C组相比较,P=0.292>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与G组相比较,P=0.878>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F组与G组相比较,P=0.086>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之间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7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胆碱酯酶总体变化:A=C>E=F=G>D>B。3血清CRP测定:染毒后1d:各组比较H=63.295,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E组与F组相比较,P=0.327>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与G组相比较,P=0.175>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F组与G组相比较,P=0.055>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之间治疗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1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CRP总体变化:B>D>E=F=G>C>A。染毒后3d:各组比较H=63.401, 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E组与F组相比较,P=0.323>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与G组相比较,P=0.171>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F组与G组相比较,P=0.053>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之间治疗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3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CRP总体变化:B>D>E=F=G>C>A。染毒后7d: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各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与C组相比较,P=0.174>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没有差异;E组与G组相比较,P=0.761>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之间治疗没有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各组之间存在差异;染毒后7d各实验组大鼠血清CRP总体变化:B>D>E=G>F>C=A。4空白对照组,染毒治疗与未治疗组SD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电镜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组)电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髓鞘板层,轴索内神经微管,血管基底膜,血管周围间隙结构正常。未治疗组(B组)电镜下观察染毒后未予治疗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严重水肿,胞膜不完整,胞质中有严重水肿空泡,局部核周隙扩张,局部双层膜溶解消失,部分细胞膜融合消失。髓鞘板层之间出现分层现象,轴索内神经微管严重紊乱,血管基底膜出现多个空泡,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其内浮少量线粒体及肿胀的内质网。各治疗组(C、D、E、F、G组)电镜下观察染毒后经给予不同剂量氯磷定及阿托品治疗的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出现程度不等的中毒表现,与B组相比较,C组给予大剂量氯磷定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轻度水肿,胞膜基本完整,髓鞘板层之间未见明显分层现象,轴索内神经微管排列较整齐,血管基底膜基本完整,血管周围间隙基本正常;E、F、G组均给予适量的氯磷定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水肿较明显,部分胞膜完整,髓鞘板层之间未见分层现象,轴索内神经微管排列较紊乱,血管基底膜可见少量空泡,血管周围间隙基本正常;D组给予小剂量氯磷定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明显水肿,胞膜不完整,髓鞘板层之间可见分层现象,轴索内神经微管排列较紊乱,血管基底膜可见空泡,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总体上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与各治疗组经给予不同剂量氯磷定及阿托品治疗后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损伤程度表现为B>D>E=F=G>C>A。结论:1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表现以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为主,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表现部分重叠,拟除虫菊酯类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2重用复能剂(氯磷定),辅以适量阿托品的治疗原则,适用于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主要表现在中毒后大鼠血清胆碱酯酶迅速复能,血清CRP快速下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损害减轻。3不同剂量阿托品对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农药中毒后所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血清胆碱酯酶复能无影响,对降低中毒后血清CRP含量及缓解中毒症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