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JWLWDHD)治疗肾虚血瘀证(偏肾阴虚)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2、对比评价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依那普利,复方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肾虚血瘀证(偏肾阴虚)H型高血压效果的异同,与单用依那普利片的差异观察;3、综合分析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证(偏肾阴虚)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干预Hcy的双重优势。方法:将134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肾虚血瘀证(偏肾阴虚)H型高血压患者,以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设计,随机分为依叶组(48例)、依+中药组(42例)和依那普利组(44例)。依叶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那普利10mg/叶酸0.8mg)一日一片,依+中药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一日一片联合加味六味地黄汤一日一剂,依那普利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一日一片,分别连续治疗4周,对比观察3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临床证候、偶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的全天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下降率、心率、血浆Hcy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规律,并比较3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1)依叶组、依+中药组和依那普利组最终分别完成42、35、38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分别为6、7、6例,组间治疗前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3组治疗后症状均改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其中依+中药组症状改善更明显(p<0.017)。(3)临床与实验疗效:依叶组、依+中药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全天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依+中药组优于单用西药组;3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偶测收缩压均高于全天平均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治疗后全天平均血压达标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测血压达标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依叶组与依+中药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17),但均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17)。结论:(1)依叶组、依+中药组、依那普利组均能一定程度的缓解肾虚血压证(偏肾阴虚)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依+中药组更优。(2)3组均能显著降低偶测血压,但组间差异不明显。(3)3组均能显著降低动态血压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依+中药组的效果更好。(4)依叶组、依+中药组均可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依+中药组、依叶组效果相当,但均优于依那普利组。(5)加味六味地黄汤对依那普利造成干咳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不能够改善患者的白大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