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具有德育的功能,体育对培养人们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体育课程是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受教育人口的增多,高等院校门槛降低,高等教育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末期,思想道德品质较不成熟,不能良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体育课堂的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无法实现体育课的教育目标。因此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整理分析并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行为类型、具体表现和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以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论文以济南高职院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济南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总结、分类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济南高职院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可分为外显性问题行为和内隐性问题行为两大类,其中排名前五位的为扰乱秩序、反抗权威、注意分散、退缩行为、吸引注意。通过课堂观察法得出数据,济南高职院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其中扰乱秩序的问题行为出现次数最多,出现次数最少的为神经质行为。2.体育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生出现问题行为的人数差异较小,外显性问题行为男生多于女生,内隐性问题行为女生多于男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问题行为同样存在差异,二年级学生由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扰乱秩序问题行为较为突出,一年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对教学环境以及对体育教师不熟悉,出现问题行为人数略低于二年级学生,但吸引注意、退缩行为问题行为较为突出。3.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学科因素、家庭因素这五个方面,并且这些因素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4.针对济南高职院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具体表现,结合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四方面给出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