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曹植之挫折情绪与其文学意象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曹植后期作品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作者们内心的挫折情绪与其文学意象之间有制约与被制约、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具体地说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方面屈原、曹植的挫折情绪规定了意象建构的方向,意象的生成受制约于他们的挫折情绪,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意象之心象大都表现为否定性质的情绪体验;二是挫折情绪使意象的物象被幻化,具有超现实的特质;三是同早期作品相比,他们运用同类型物象的角度不仅发生了转变,而且寄托于该类物象的主观情感也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其后期作品所建构意象又朝向体现他们内心的挫折情绪归趋,也即读者能睹物思情,能够从物象联想到作者内心的挫折感。再一方面挫折情绪使屈原、曹植倍受精神痛苦的煎熬,不由自主地寻求非现实的补偿物,以图安慰他们的心灵,于是乎作者们又建构诸多与消释挫折情绪密切相关的意象,这类意象从根本上说也最终体现了作者们内心的挫折情绪。 屈原、曹植在建构体现挫折情绪的意象方面,又有各自的特点。曹植除了对屈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外,还有自己的创新。
其他文献
自由空间光学连结芯片:如果无法将芯片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提高,处理器跑得再快也不会有任何好处.有一种办法可以提高传送速度,就是用光来代替电.目前加州大学圣地哥分校的Sad
目的评价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检测在亚低温治疗脑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所收治44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
本文探讨了CLT—交际性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旨在通过交际性教学法解决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个在阅读中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最佳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