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交替口译语块运用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块由于其相对固定的结构、整块记忆和提取的特点,是外语学习的理想单位。语块运用被各种语块理论和相关研究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二语习得和产出,但在口译方面则很少有语块运用与口译输出的相关实证研究。本文基于语块理论考察了高分者与低分者在汉英口译输出中语块运用的差异。本研究以16名受试模拟上海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级水平)第二阶段口试中的汉英交替口译转写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语块能力与口译得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口译输出质量上的差异。另外,通过对受试口译录音的分析研究了语块能力在汉英口译输出中流利性的差异。本研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语块运用能力与口译输出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有,呈何种程度的相关;高分者和低分者在语块输出中是否存在差异?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语块运用能力的高低对口译输出流利度的影响有多大。  本研究将16名受试按照分数高低分为两个小组,及格小组5人,不及格小组11人。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和人工筛选相结合的方法,提取3到4词语块,进行统计;并统计错误语块数量和口译错误数量。另外,统计两个小组受试的口译录音停顿频次,种类和时长。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对其差异采用非参数卡方检验。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发现结果:⑴语块能力与口译得分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整个样本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达.831和.903。两个小组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达.763和.773,接近高度相关。只是及格小组的相关系数不具有统计意义(P>.05),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样本数太小(N=5)。⑵卡方检验表明在语块使用上高分者和低分者存在显著差异(χ2=9.972, P<.01)。高分者使用更多的语块,换言之,使用较多语块的受试得分也较高。⑶两个小组在具体语块使用上主要差异在动词语块(χ2=7.011, P<.01)和名词语块(χ2=4.785, P<.05)上。⑷两个小组在语块使用的多样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χ2=4.66, P<.05)。高分者在口译输出中使用的语块更具多样性。⑸及格小组在错误语块和翻译错误数量两个指标都要低于不及格小组。不过这种差异不显著。⑹两个小组在停顿频次、种类和时长上也存在显著差异(χ2=9.1, P=.003,<.01)。及格组在这些指标上明显低于不及格组。⑺停顿在语块结尾的频次统计表明两个小组差异显著(χ2=32.78, P=.000,<.01)。这说明及格小组的受试更多地停顿在语块结尾,而非语块中间,从而破坏意义的传递和理解。其口译结果更显自然,接近母语者的停顿习惯。⑻及格小组在流利性的其它指标方面,如平均语块长度,语速,语流,停顿间的平均语块数量,都要高于不及格组。只是这些差异不显著。
其他文献
批评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分支,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大众传媒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批评语篇的学者们认为,语篇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而且是
绰号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手段,并因其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而更加生动地呈现人物形象而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对于绰号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