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问题.第一章“在历史结构深处寻绎”所探讨的是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及其文学现代转型之巨大动力的“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性生成;在历史、文化现代转型中的巨大作用及其基本样态.第二章首先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在历史现代话语的裹挟中汲取了自身现代转型的动力源泉.第三章“启蒙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气质铸塑”,探讨的是文学与历史在现代性问题的融合、共建中,铸就了文学怎样的现代性品质.第四章探讨的是“启蒙落潮与‘文学时代’的到来”.中国历史的悖论性结构和启蒙自身所内涵的空想性最终导致了启蒙的落潮,但历史的不幸却未必也是文学的不幸,相反,启蒙的历史性衰歇恰恰给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余论”中所探讨的是“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流转”.
其他文献
该文是一篇专门研究文学广告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学术论文.该文立论的前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化市场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从它进入市场的那一天起,文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最伟大的发明与创造,是科学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尊贵礼物。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富潜力的通信技术,已经和必将给人类生活的方
徐渭(1521-1593)以其"口无旧唾,目不再览"[1]的创新精神,"刁悍尖端""精奇特兀"[2]的文艺创作以及其中所凝聚的傲岸不羁的人格魅力"溟勃文场,嵩华艺苑"[3],直接开启了晚明文学
该文围绕艾青诗歌的系统性意象——太阳意象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这一角度来对其诗作展开分析,进而深入把握诗人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内涵.文章除引言和结语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