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及大型真菌区系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医巫闾山两年采集共得到大型真菌标本404份,共148种,经鉴定隶属于子囊菌门3纲3目4科6属7种,担子菌门2纲8目31科65属141种,其中辽宁省新记录42种,食用价值59种、药用价值42种、食药兼用21种以及毒菌34种。按照第10版《真菌词典》编写大型真菌物种名录。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主要利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医巫闾山划定的4种不同植物群落样地(群落I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II针叶林、群落III针阔混交林、群落IV灌木丛)进行大型真菌调查。利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医巫闾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内大型真菌组成数量差异明显,其中群落I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群落III针阔混交林内大型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高。结合当地气温、降水因素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对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真菌发生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区系研究表明,医巫闾山大型真菌区系组成上10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6个,包括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这6个科占总科数的17.14%,所含种73个,占总种数的49.32%,将近总数的一半。含有5个种以上的优势属有7个,包括红菇属(Russul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铦囊蘑属(Melanoleuca)、环柄菇属(Lepiota)、丝盖伞属(Inocybe)、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占总属数的9.86%,所含种45个,占总数的30.41%。医巫闾山和辽宁省其他地区大型真菌分布及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群落组成与其他相似环境条件的地区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