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α-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方法 收集和随访行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12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用PCR微板杂交-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的HBV基因型和基本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分析HBV B和C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用多因素分析探讨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结果 对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基因分型。B基因型HBV 46例,C基因型47例,D基因型2例,B、C、D基因混合型26例。未发现A、E、F基因型。经均衡性检验发现B和C基因型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但B基因型HBV较C基因型易发生BCP变异。B和C基因型两组病例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5.2%和38.3%(X~2=6.746,P=0.009);BCP变异和无变异组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5.8%和41.8%(X~2=5.171,P=0.023)。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基因型、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otransferase,ALT)和血清HBV DNA水平是影响干扰素抗病毒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B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较C基因型易发生HBV DNA清除和HBeAg阴转,HBV基因型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临床科研中,HBV基因型应视为重要的分层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50-12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HBV感染的慢性化过程已经被公认为多因素
本文通过对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论证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正>临床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拥有丰富临床医学理论出色的知识型、创新型临床医师。对医学生来说,刚刚接触临床时,泌尿外科是很陌生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9例,检测血清Cys-C、N端脑利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创业型大学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分析,探讨了"变革式"和"引领式"两种不同创业型大学的
李益(724~829),字君虞,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自九世祖李承起,迁居洛阳,世为山东大族,李益生于盛时,长于乱世。但倾心苦读,博览群书,大历四年于东都洛阳登进士第,六年帝
诗歌是大唐盛世一个重要的维度,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倾心之地。而边塞诗歌更是这样一个潮流的所在。本文在继承前人边塞诗歌创作的基础上,论证和挖掘李益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1992年开始实施的杉木幼林施肥实验表明,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显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氮,磷配合处理和氮,磷,钾全肥处理,即每hm^2施氮100kg,施磷50kg,在缺钾地区配合钾肥施用效果更佳。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观点,五十九岁现象的发生,不仅是因为代议民主中,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官员谋求私利而侵害公共利益,还因为作为委托人的公众主体的"虚位"缺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做好办公室工作、服务卫生计生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指出卫生计生工作要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卫生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