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成为少先队员并不仅仅表现在是否每天戴红领巾上,更主要地体现在他们自觉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所言所行,而这正是他们的少先队员角色意识,需要辅导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引导。通常情况下,辅导员对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讲解少先队的相关知识,少先队员被动听讲,他们可能更多地是掌握一些少先队的口号,但对于少先队礼仪、仪式等内涵未必真正理解;又或是辅导员通过少先队仪式教育以及最近开始的少先队活动课等方式进行少先队知识的普及教育。但是,如何真正创设一个平台让少先队发挥主体作用,在体验"做少先队员中成为真正少先队员",还需要开展一些新的探索。这即是本研究的初衷!在我看来,"小先生制"或许蕴含着培养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小先生"要承担对小学妹、小学弟的教学工作,他们就需要先自己主动弄明白少先队的相关知识,每个知识的具体内涵,并能够运用自己可理解的方式让小学妹、小学弟接纳。因此,本研究准备通过"小先生制"的方式探索这一假设是否成立,少先队员通过做"小先生"是否真的会加深对少先队员的角色理解?他们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这一制度的推行,辅导员需要做哪些支持性的工作?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叙事探究、访谈分析,对"小先生制"的实践课堂做评述。论文主要通过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核心概念、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综述与方法等问题。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基本培养策略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希望寻求一种培养少先队员的角色意识新型策略。第三章重点陈述了以"小先生制"的方式培养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实践探索的基本方案与研究过程。这是研究的主体部分。第四章是论文研究结论部分,分别从"小先生"及其伙伴、师长、学弟学妹的视角中分析了 "小先生制"的成效,并就这一制度的利弊做理性分析,寻求合适的改进策略,进一步落实"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培养。在上述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小先生制"不仅培养了少先队员沟通、策划、协调等能力,同时,对于少先队员角色意识的培养有如下三点:第一,在认知、解析中掌握、了解少先队知识,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意识;第二,由"小先生"独立承担授课,培养独立性的同时,更树立了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第三,在整个"小先生制"的过程中,都需要"小先生"以服务和奉献的精神贯穿始终,从而对于少先队员的服务意识养成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