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消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畜禽粪便等固态废物的处理处置及能源回收,然而该技术的应用受到消化过程高能耗以及消化产物存在重金属污染与抗生素残留等问题的限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鸡粪与秸秆做为消化底物,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消化温度与物料掺杂比对厌氧消化过程甲烷产量、过程稳定性及消化产物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CM)与玉米秸秆(CS)物料掺杂比为CS:CM=1:1的中温半干式厌氧消化过程中累积甲烷产量最高,高达223.7±16.0mL/gVSadded;物料掺杂比为CS:CM=3:1的中温干式厌氧消化过程获得20.3±1.4 L/L消化容积的最高的单位容积甲烷产率,是半干式厌氧消化过程的1.5倍;中温半干式混合物料厌氧消化过程稳定性显著优于其他消化过程,挥发性脂肪酸、氨氮和游离氨均未发生累积。本研究定量评估了厌氧消化过程中重金属(Mn、Zn、Cu、Ni、As、Cd、Pb、Cr)潜在生态生险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削减了 Pb与Cr的直接生态毒性,但是Pb、Ni、Zn、Cd、Cu和As的直接生态毒性均有所增加。潜在风险指数(RI)分析表明消化产物的生态风险主要由Cd、Cu和Zn主导,消化过程增加了消化产物的潜在风险水平,但是仍然处于“低风险”的污染水平。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经过厌氧消化过程分别被平均去除了 76.7%、87.6%、75.5%,并且半干式厌氧消化对消化底物中含量较高的四环素与金霉素的去除效率显著(p<0.05)高于干式厌氧消化过程。物料掺杂比为CS:CM=3:1的中温干式厌氧消化过程中,可得到最高的单位容积甲烷产率与生态毒性相对较低的消化产物,认为此条件为最优的厌氧消化组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