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术后的镇痛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更好的选择老年患者手术后镇痛药物的种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开腹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切皮前、手术结束后使用麻醉药物种类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35例)、芬太尼组(33例)和对照组(22例)。帕瑞昔布钠组患者在切皮前和手术后给予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芬太尼组患者在切皮前和手术后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对照组患者在切皮前和手术后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定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和术后48h的有效触发次数评分,抽取患者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T细胞亚群。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前三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与手术前(T0)相比,切皮后(T1)、拔管时(T2)、术后30min(T3)、术后2h(T4)、术后4h(T5)三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时,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升高幅度小于芬太尼组,对照组三个指标的升高幅度最大。2.手术前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与手术前(T0)相比,术后2h(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明显降低,镇静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术后同一时间点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最低,其次为芬太尼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评分最高。3.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术后48h有效触发次数为(1.12±0.29),芬太尼组患者为(1.59±0.35),对照组为(1.86±0.43),三组相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麻醉诱导前三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2h,三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最低,随着时间的延长,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出现一定的回升;组间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降低幅度最小,芬太尼组患者次之,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和CD4+/CD8+降低幅度最大。结论:通过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细胞免疫作用的研究,发现术后帕瑞昔布钠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小,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和以及术后48h的有效触发次数较小,镇静评分满意,对老年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