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研究证型与高血压分层、分级的关系,与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心脾相关理论的关系。 方法: 本课题通过系统文献回顾采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并参考权威标准和专家咨询论证,统计分析其证候分布,并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心血管科进行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候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资料分布研究及中医证型、症状的分布研究。 结果: 文献研究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本病症状∕体征证候共117种,眩晕、头重、耳鸣、失眠、纳呆、神疲乏力、头晕、烦躁易怒、恶心、呕吐痰涎等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体征。本病舌象证候共24种,舌红、舌淡、舌暗、舌有瘀点瘀斑、舌紫、苔白、苔腻、苔黄、苔薄、少苔等是本病的主要舌象。本病脉象证候共16种,脉弦、脉细、脉虚弱、脉滑、脉沉等是本病的主要脉象。 临床研究提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比男性平均年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研究中医症状分布:头晕、纳呆、烦躁易怒、面红、口苦、神疲乏力、口干口渴思饮、失眠多梦、耳鸣、头痛等16种症状∕体征频率在25%以上。其中以头晕、纳呆、烦躁易怒三症所占构成比均超过50%;面红、口苦、神疲乏力、口干口渴思饮、失眠多梦、耳鸣六症所占构成比次之,均超过35%。舌胖、苔黄、舌淡、舌边有齿痕、苔厚腻等8种舌象出现频率在25%以上。脉弦、脉滑、脉细等3种脉象出现频率在25%以上。 中医证型分布:共聚为7类:肝阳亢盛证(20.2%),气虚痰瘀证(24.8%),气阴两虚证(8.3%),痰浊内阻证(11.9%),痰浊血瘀证(19.3%),心肾阳虚证(10.1%),痰热互结证(5.5%)。1级高血压包括了肝阳亢盛证、气虚痰瘀证、痰浊内阻证和痰热互结证等4种证型,其中肝阳亢盛证有17例,所占构成比最多;2级高血压包括了所有7种证型,其中痰浊血瘀证有19例,所占构成比最多,其次是气虚痰瘀型,有15例;3级高血压包括了肝阳亢盛证、气虚痰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血瘀证、心肾阳虚证等5种证型,其中心肾阳虚证有9例,所占构成比最多,其次是气阴两虚证,有6例。 结论: 本研究发现女性发病平均年龄比男性平均年龄大。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存在多样性,头晕、纳呆、烦躁易怒三症为难治性高血压的主症;并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痰浊、血瘀,病性是虚实夹杂、痰瘀互结。基本上可分为肝阳亢盛证、气虚痰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浊内阻证、痰浊血瘀证、肾阳虚证、痰热互结证。肝阳亢盛证、气虚痰瘀证出现频率最高,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难治性高血压“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临床分级存在相关性,印证了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和心脾相关理论在难治性高血压病中的重要指导意义。